鲁迅文言文阅读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 鲁迅《雪》的阅读答案

1,是记忆中的景物,从“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2,转折,写出与江南的雪完全不同的朔方的雪。极言其不同。

3,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蕴含了鲁迅先生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只有那“朔方的雪”,坚强,粗放,充满生命力,包含着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4,《雪》中的雪罗汉写的比较细致,属于描写,形象生动。而《百》中的属于叙述,写的简单明了。

2.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阅读答案

1.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逝世

A.tán

B.shì

正确答案:B

2.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耗费

A.hào

B.chà

正确答案:A

3.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疲倦( )

A.疲惫

B.精神

C.疲劳

D.兴奋

正确答案:B

4.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浪费( )

A.消耗

B.消费

C.节约

D.浪漫

正确答案:C

5.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延长( )

A.延续

B.压缩

C.漫长

D.拖延

正确答案:B

6.选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无缘无故( )

A.情理之中

B.莫名其妙

C.平白无故

正确答案:A

7.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指的是( )

A.要节约时间,做更多的工作。

B.要想成为天才就不能喝咖啡。

C.世界上不可能有天才。

正确答案:A

8.鲁迅是怎样节约时间的?

A.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B.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

C.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

D.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

正确答案:B C D

3. 关于鲁迅的阅读题

《踢鬼的故事》

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后,有一段时间在故乡绍兴教书。平时住在学校,星期六晚上才回家。

有一天下午,因为在学校自理一些事情,鲁迅回家时已经天黑了。为了赶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比走大路近得多。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

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鲁迅地走着,快到那一片坟地了。突然,他发现不远处一座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地高起来。鲁迅以为看花了眼,又仔细地朝那里看去,白影忽然又缩下去了,而且时而大,时而小。鲁迅是学医的,不相信有什么鬼魂,但眼前的怪影也不免使他有些紧张,心里扑扑地跳。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

离那个影子已经很近。再走几步就可以从旁边过去了。忽然白影移动起来,转来一座坟后缩了下去。鲁迅越发生疑了:看来这个“鬼”怕我,躲起来了。你越躲,我偏要看看。于是他大步赶过去。

“什么人!你在干什么!”说着,鲁迅飞起一脚,朝那个缩作一团的东西踢过去,只听“哎哟”一声,白影叫了起来,站起来逃走了,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原来这是个盗墓的。

1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回答: 鲁迅晚上回家勇敢地踢“鬼”的故事。

2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段,并说一说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但是,走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灌木、杂草丛生,还有稀稀落落的几棵大树,树上栖息着几窝乌鸦,显得阴森森的。平时很少有人走,晚上就更没有人了。

(2)天不算太黑,月光透过云层照着远近的荒草乱石。地上的野猫,树上的乌鸦不时发出一两声难听的叫声。

回答:渲染恐怖气氛。突出鲁迅的勇敢。

3 你能说一说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吗?

勇敢,心细;沉着冷静;不相信鬼神。

4 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认为有鬼的人,也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我们要像鲁迅那样,遇事沉着冷静,胆大心细,勇敢面对。

说明:这是很“古老”的故事了。今天找来,试着出了4道阅读题。不知道是否符合要求~

4. 鲁迅的读书法阅读课文带阅读答案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单范厕既丿焕搽唯敞沥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解释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酷爱读书:__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__ 勤读不辍:__________ 融会贯通:__________ 2.文中的“毒品”和“麻醉品”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文中的两个问句是__________。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4.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读书法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5.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二、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极,甚 放开 中途停止 连、通 2、内容不健康的书籍 比喻 3、C 4、多翻法——开阔视野,启迪思路 比较法——帮助读者辨别是非、真伪、优劣 联系实际法——时所读的书活起来 5、(1)开卷有益 (2)读书要有比较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答案)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

文章围绕鲁迅是一个--------的人这个主题,一共写了( 4)件事.第一件是(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第二件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第三件是(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他不愿意看见书有损坏),第四件是(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6. 回忆鲁迅先生 阅读答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15859000866

3《回忆鲁迅先生》练习与答案一、基础训练(一)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jiàn()赏。2.许先生有点jiǒng()了。3.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huàn()想4.鲁迅先生zhǔfù()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5.对他jié()力避免加以赞美6.全楼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23736都jì()静下去7.鲁迅先生有点chóuchú()了8.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qián()诚的目光9.许先生很镇静,没有wěn()乱的神色10.就依着后门彼此搭shàn()起来(二)填空。1.本文作者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2.下面对联吟咏了我国几位著名文学家,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痛饮读离骚,放开古今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2)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三)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大家,我们也一起学习过他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四)积累词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请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7.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阅读答案

1、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阅读提示:文章的标题有题眼,让人看了就知道文章写什么。其实词语也有“眼睛”,让人看了就知道词语的意思。同学们猜出这两个词的“眼睛”了吗?

如饥似渴 (如和似,都是好像的意思)

夜以继日 (继的意思是联着)

2、中心句是第一句话。

阅读提示:这种构段结构为:总分。

3、过渡句,作用:承上启下。

阅读提示:承上启下指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4、本文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天才就是珍惜时间。阅读提示:最后一句话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鲁迅先生怎样珍惜时间的。阅读提示:二、三、四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归纳一起的。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鲁迅先生珍惜时间的原因。阅读提示:第一句话中,两个“为的”。

5、鲁迅先生在知识和写作上的成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学习得来的。

阅读提示:句子含义其实不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也要答对答案的“得分点”。没办法,继续磨练。

6、第五自然段。

8. 鲁迅读书的八种方法阅读题答案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

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

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

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鲁迅爱书的?------------------------------------------------2.文章的中心句是哪句?-----------------------------------------------3.你爱读书吗?跟鲁迅先生比一比如何?(这题可以不用答,但是答的话我不介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