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华专家待遇如何?中国提高多项福利,苏联最高层反对无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解放初期,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废除了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了更能体现两国精诚合作的新条约。协议确定了两国共同兴办企业的方案,成立四大中苏股份公司,即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和中苏船舶公司。确定了苏联派遣专家来中国指导、协助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培养方方面面的人才。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尤其是中苏交恶之后,苏联专家撤回,关于苏联专家援华的事迹越来越封闭,鲜为人知了。作者因为种种原因接触到了一些相关材料,写了几篇反映苏联专家援华真实情况的文章。这一篇主要讲述他们在中国的待遇。

解放后苏联专家支援中国,中苏是签了专门协定的,协定中确定的原则是专家的薪水平与中国同等人员保持一致。

但是执行起来并非如此。当时按照工作分值计算工资,到现在有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当时的工分制。苏联专家工薪标准分为七级:一级设计总工师2900分,二级设计组负责人2800分,三级设计组工程师2600分,四级主任工程师2300分,五级工程师2000分,六级主任技师1600分,七级技术员1500分。

而在我国,政务院(国务院)各部部长部长级平均才1852.5分,一级工程师最高1360分,一般技术员最高560分。苏联最低级技术员的工资水平则超过了中国一级工程师的最高分值。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公安部总顾问伊万诺夫的工资就比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工资高。

作者自己也经历过工分制这段时间,不过那时候实在太小,没有多少系统的记忆。我只记得父亲的工分是每天10分,母亲是8分,队上最高的好像有11分的,也就是每个月330分,差不多相当于一般技术人员的一半。

根据苏联专家M.A.克洛奇科的回忆,50年代中期,一般苏联专家月工资在520-540元(新版人民币,新旧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1万比1)之间。这指的是在中国领取的工资,他们在苏联国内的职务工资是照发的。一般情况,按照一个专家带两个家属(配偶和孩子)来算,在家属没有工作的前提下,他们在中国领取的工资除了吃穿用度,还能积存300元左右。

专家来中国一般都是拖家带口的,因为工作是长时间的。一个人工作,供全家生活,还有大半剩余,对于工薪族来,和今天的 社会 现实相比较,说这种收入水平是比较高的。

而且,事实上苏联专家除了吃饭、自己订阅报刊杂志等之外,住房是免费提供的,甚至清洁费用、卧具租赁费用等都很少收取。这个“很少收取”的含义是,按照协议规定,在中国工作的苏联顾问、教授和技术援助专家均应缴纳房间清洁费与卧具费,但是有一些部门自己决定把这项费用当做福利,并没有收取。1953年10月23日国家决定不再收取,之后就全面免收了。1956年国家通知继续收取苏联专家生活相关费用,但因为行业、部门、地域等不同,收取比较困难,事实上没有执行。

苏联很早就实行了休假制度,和今天我们正规单位休假是差不多的:到了一定工龄,每年可以带薪休假一定时间。来中国工作的专家们也享受这项制度。休假期间,专家们出行、度假、回国探亲等产生的交通费用一律如实报销,还要补贴伙食费。伙食费是定额报销。

专家们在中国的医疗费用全额报销。苏联专家因为民族特点,牙齿比较容易病变,考虑到这一点,中国队苏联专家在中国镶牙也作了具体规定。专家和家属镶牙的医疗费、手术费全额报销,材料费由专家自己承担。

除此之外,每位专家配备一个翻译、一辆车、一个司机。一个单位的专家们基本是集中居住,居住地配备解放军保卫人员4-8名。配备的这些人员,只要说明是为了苏联专家用的钱,基本都能报销。所以,这部分花费是无法计算的。

苏联专家结束任务回国,都是要开欢送会,都是有纪念品的。每个专家纪念品定额为20万元(旧版人民币),欢送会标准为350万元。

以上这些待遇,其中有一部分并不是两国协定里规定的,而是中国考虑到专家们拖家带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作为主人的中国必须保证他们的生活,在协议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的。而且增加的标准,比中国同类人员的标准高,有的高上好几倍。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热情好客的。有一句古话“待客尽家中所有”,虽然那时候我国还很穷,但也要专家们过得滋润,因为他们是为了我国的各行各业发展而来的。

而苏联人后来也知道了专家们在中国享受到超标准的待遇,因此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相关问题。

会议是在1951年8月20日召开的,委员们认为,苏中1950年3月27日协议所规定的服务项目中,有一些并没有规定的福利,专家们也享受到了,这是不合理的。会议决定组成专门委员会,讨论苏联专家在中国待遇过于丰厚、需要减少的问题,强调停止给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增补任何内容的开支。

委员会根据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待遇名目进行讨论,根据具体名目提出了取缔、降低、保持等方案,提出建议。苏联政治局再次开会,并再次形成决议,然后派员来到中国,和中国管理苏联专家援华的机构进行交涉。苏联特派人员要求取缔政治局决议中指明的开支项目。

但是最终执行仍然不理想。苏联专家可以说遍布中国各行各业各部门。比如国务院各部基本都有苏联专家,其中公安部就有30多人,人数最多的农业部接近80人。其他的,国营企业、矿山、水利工程、大型工厂等,基本都有苏联专家。中苏合作企业的苏联专家就更多了,单是位于新疆的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就有348人,石油行业更多。各部门、各行业的执行情况不一样,而且还要考虑到专家们的具体个人因素。比如有的专家带的家属多,开支就比较大,单位必须予以考虑。

所以,经过两国最高层形成的决议,最终并没有完全执行,而且很快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

除了待遇之外,苏联专家在中国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人享受不到的特权。比如给他们专门开辟了度假区,即戴河海滨专家休养所、庐山交际处招待所和青岛疗养院,他们休假期间可以在这里享受全免费。不过周末时间来是要收费的。

一些外国人不允许进入的地方,苏联专家是允许进入的。比如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是不允许其他国家的人进入的,但是苏联专家本来就在里面工作,可以进入到任何地方。比如旅顺军港,不对外国人开放,但是苏联专家可以进入,中国方面还专门组织过他们参观。

虽然后来政治风云变幻,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最终水火不容。但是不管对于苏联专家还是对于接触过苏联专家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对那段日子都非常怀念。对于苏联专家来说,他们来到中国挣到了高于在国内好几倍的工资,享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待客礼遇,当然也作出了成就,帮助了中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的确从苏联专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亲眼见证专家们给中国建设带来的功绩。苏联专家对中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因为中苏交恶,逐渐发展到全国反修,两国边境剑拔弩张,甚至有珍宝岛风云,发展到在越南打代理人战争,中苏之间的敌意盖过了当年的合作,关于苏联专家的 历史 逐渐进入 历史 云烟。不过,虽然历经风雨,当时的很多资料还是保存下来了。

国际关系,我们无法评判,也没有那水平。但是掩藏的 历史 ,还是应该了解。

时至今日,我们回头看去,依然会对当时国家给苏联专家的丰厚待遇给予充分理解。今天我们支援国外建设的人员,比如到巴基斯坦、到非洲、到中亚诸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是当时说的专家——待遇也比在国内高出好几倍,这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用“亲密合作”来形容当时的中苏关系。当然亲爱的键盘侠们除外,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表达和普世价值观不同的观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