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死亡恐惧,热情精彩的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要超越死亡焦虑,就要直面死亡,深入了解死亡之后,你也许就懂得了如何更好地生活。

死亡恐惧是我们俗称的怕死,恐惧是一种强烈的情绪。

几乎每个人都怕死,但是只要这种情绪还在可控范围内,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如果这种恐惧引发了焦虑,就不一样了,因为恐惧是心理上的,焦虑则是生理上的。

焦虑是人们在遇到危险或受到威胁时,体验到的各种身体感觉的总称。

焦虑的感觉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变化,恶心、出汗、发抖、潮热或畏寒、烦躁不安、头晕等。

第一类表现是外显的,让你能看出是死亡恐惧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想到死就心慌、气短、发抖,怕死怕得睡不着觉,这就是死亡焦虑的外显表现。

另一类表现是隐秘的,需要进行一番探索才能识别出来,噩梦往往是隐秘的死亡焦虑。

简单地说,就是在觉醒体验的刺激下产生领悟,在观念和亲密联结的双重作用下,有效地降低死亡焦虑,在三者共同作用下,最终引发个人的改变。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在方式,一种是非本真的存在,这是一种日常生活模式,你完全沉沦于周围的环境中,被身边事物支配,追求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如美貌、财富、地位、名望等;

另一种是本真的存在,你关注的是存在本身,对生死有清醒的认识,也因此更热切地追求人生的意义,并勇于承担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它是重要时刻引发的自我觉察,这种觉察能让人发生重要的改变,由关注日常琐事的非本真存在模式逐渐转变为本真的存在模式。

觉醒体验往往会在个体面临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时出现。

哪些情况算重要的生活事件呢?

比如亲人去世了;自己或身边人患了重病;亲密关系破裂,离婚了;

经历里程碑式的重要时刻,例如结婚、生日等等;

遭遇重大创伤事件,例如地震、火灾等;进养老院了;做了什么意义深刻的梦,等等。

觉醒体验可能很震撼,但往往短暂。那要如何将一时的感触转化为持久的领悟,最终引发人生的改变呢?

这就需要借助观念和关系的力量了。

跟死亡相关的重要观念一个是伊壁鸠鲁的著名观点,另一个就是“波动影响”的概念。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非常著名的无神论哲学家,用一句中国古话来形容他的主要哲学观点,那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没错,享乐主义就是世人给他贴的标签。

但事实上,伊壁鸠鲁所倡导的快乐,并不是肤浅的感官快乐,而是一种适度的、健康的、非常自然的快乐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心,在有意无意之间影响着周围的人,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很多年甚至很多代,还会通过其他人再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像池塘里的涟漪一样不断扩散,这就是“波动影响”。

这个观念可以帮助解决死亡焦虑中常见的三个问题,即有限感、无常感、无意义感。

虽然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举动将生命以另一种方式传递下去,影响到下一代,甚至代代相传。

虽然人生无常,但在波动影响的作用下,我们的某一部分将会长存,活在他人的记忆里。

如果我们通过波动影响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例如某些特质、某些智慧,即使只是留给人一些善意或舒适感,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死亡焦虑缠上呢?答案是孤独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家庭里从来没感受过关爱,在社会上也没有亲密的朋友来分享内心的恐惧,那他就很容易陷入到死亡焦虑中,因为没有归属感,所以只能孤独而绝望地被这种焦虑一点点吞噬。

归属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许多研究表明,亲密关系是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那要怎么做才能减轻死亡孤独呢?

既然孤独是缺乏亲密关系引起的,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亲密关系。

当与他人有了亲密联结,可以诉说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时,人们就能够更平静地面对死亡。

除了与亲密的人交流对死亡的恐惧,团体交流也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有效减轻死亡焦虑的方式。

有了观念给予的力量,再加上可以交流、分担死亡恐惧的个人、团体,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焦虑,再利用觉醒体验,最终引发个人的改变,以更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承担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活出人生的意义。

要知道, 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人生虚度的感觉紧密相关。你越不曾真正活过,对死亡的恐惧就越强烈 ;

也就是说, 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所以, 怕死,往往是因为没有好好活过,只要我们认真地、尽量不留遗憾地生活,就能够坦然面对死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