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月相似岁岁人不同,中秋思乡,你记忆里的中秋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北方的天八月十五银河碧绿,万星闪烁,挂在空中的月儿又圆又胖,地上像点银灯一样光亮,秋爽舒人!躺在地上,嘴里啃着月饼,翘起二郎腿,双眼目视天空,浮想翩翩,这种神仙享受的时候,一年或多年才一次呀!南方尽是阴天,看不见月亮!

我记忆中,工人放假,农民又开始忙于收割。中秋国庆都政府官员的节日,同时是农民的辛苦日到来!

我小时妈妈给我们兄妹们做的中秋月饼,做出来的月饼是百层五色美味香甜,我的记忆现在也吃不到了妈妈做的大月饼。

事业生活家庭和睦,团团圆圆,吃月饼。。

六七十年代,八月十五(中秋节)生产队杀猪,有果园的大队分苹果;家家户户杀鸡,买月饼,一家人不论山南海北有多远,都要回家相聚,也就是一家人摆好酒席,桌上一般都应该有月饼和苹果(象征一家人平安团圆),然后一大家人围坐在月台上已经摆好洒席的桌子上,等待八月十五那一年最明亮的月亮升起,天气好的情况下一般到半夜才入睡。这半个夜晚的团圆,去等待月亮达到半夜最亮的时刻就叫圆月。以此来祈祷月神能保佑一家人平安幸福团圆,诗中的月下相思,对月思乡,可能也是以团圆为题材吧。就说这些吧,谢谢大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又是一年中秋到

万家灯火共此时

《中秋月夜游》是夜中秋,皎亮明月,一轮当空。渡步街头,人显稀少。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星罗棋布。大多商店,关门闭户。上下百姓,合家长幼,尽享团圆之氛。唯宾馆饭店,生意如火如荼:有海外归侨相聚的; 有亲戚朋友相拥的; 有热恋情人相会的; 有失恋独自浇愁的; 更有打工伙计咬牙奢侈一番的。不远处闻得优雅乐声,是舞厅夜会,隔窗观望,男女情对,扶肩埋首,转步节拍…一曲终了,各自归座。徒然帝高乐蹦起,一群青年男女,鱼贯入池,扭动身躯,狂欢作乐,忘即一切,尤如灯红酒绿,不尽敖述。人世间贫富高低难免,只求愉悦,足矣。想吾一介草民,不求高官厚禄,温饱即足; 不求二奶情妇,贤妻即够。

再次抬首,明月偏西,更亮更圆。岁月永恒,人生有限。苦乐赋年华,各自去求索。(自蹉跎浪子杂文,二零零五年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将我们带回儿时记忆,小的时候过中秋节是很简单的,在北方过中秋更习惯说是过“八月十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过中秋节是对秋收繁忙劳动后的一种奖励,饱含着对一年收获喜悦心情。

那时农村过节,生产队是要杀猪的,每家每户都分上一份猪肉,北方人习惯炖着吃。过节当天,大人们依旧要正常出工上班,孩子们也都正常上学 ,只要家庭妇女们,在家忙活半天做过节的午饭。一般人家都是拌个凉菜,炒个热菜,主打菜是粉条炖猪肉。中午大人孩子围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条件好的家庭饭后再切开一个西瓜吃,八月十五大餐就算是吃完了。

孩子们的吃完午饭后,就要去上学了,大人们继续去出工劳动。晚上,应该吃月饼,但是,那时农村很穷很困难,只有部分人家能吃上月饼,大部分人家在晚上都是吃点水果:葡萄啊、梨、苹果、大枣什么的,也算是增添了与以往不同的节日气氛。小孩子们晚饭后 ,就乘着夜色,三五成群的开始属于他们的活动了,玩 游戏 ,捉迷藏、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那个年代,一年中重要的节日有三个: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无论日子如何困难,这三个节日是必须要过好的,儿时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八月十五的大圆月 ,家乡那轮明月,真的是让人思念啊!

说来也奇怪,人总是不断的憧憬未来,但同时又不断的追忆过去,认为过去的时光充满乐趣。

记得小时候,总盼着过中秋节。因为只有过节,才能吃到美味佳肴和香甜可口的月饼。虽是中秋时节,西风萧瑟,叶落草黄,寒蛩鸣叫,但毕竟瓜果遍地,粱稻丰收的景象令人无限欣喜,因为辛苦一年的农民就盼着秋天的好收成。田野里高粱火红,谷子金黄,棉花雪白,饱满的玉米像小棒槌一样耷拉着脑袋……又是一个好年景。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色彩,田间路上都充满欢乐的笑声。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人们(那时叫社员)都到生产队统一上工劳动,大地里车马喧喧,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佳节来临。家里买上二三斤猪肉和两包月饼及一些水果,准备过节。只有这个时候,才感觉生活无比幸福,有滋有味,充满希望。中秋节当天,家家都做好吃的,炒菜的香味四处飘溢,充斥大街小巷,闻一闻令人垂涎。吃晚饭的时候,家人团座于桌前共享美酒佳肴和那一年仅能享受一次的月饼。吃着香甜的月饼,欣赏一轮硕大金黄的月亮,一天的疲惫一年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心底翻涌的都是快乐和幸福。

时光流逝,晚年的我们赶上了中华盛世。正因为过去的年代生活艰苦,所以偶有幸福便感可贵,总是去怀念。而现在我们天天坐享幸福生活,反倒感觉平淡了。其实感觉也好怀念也罢,过去已成 历史 我们不应忘记,但现实如此美好我们更应珍惜。

你觉得呢?

我出生于1956年,连闰月加在一起一共过了七十个中秋节。小时生活困难,中秋节没有月饼,母亲即用芋头切得圆圆 。烙熟摆在盆子里。有甜有香的,满满一大盆。

为了不让孩子们捣乱,妈妈说,月亮未出没有拜过,谁人偷食就会割耳朵的。因此小妹妹们都很规矩。

我们耐心等待,月亮升起,起初黄黄的像个大饼。月亮越升越高,像个大银盆。

在庭园中央,妈妈搬来一张小圆台,教我点三支香,一支蜡烛三杯茶,没有酒。带我兄弟姊妹念念有词:“月亮光光照四方,月亮姑,月亮娘,我们合家请您下来聊一场,保涯合家幸福身体又 健康 ,万事顺利,家门大吉昌,世代有书香……”

我长大了有了工作,单位也发了月饼。有时多了就派发给邻居。

现在,人人家庭幸福,家家奔小康,家家八月十五都喷饼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