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生命的10本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最近微信后台有很多朋友留言说希望我能推荐几本心理类的书,这几日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回想这几年来的成长,一些书的确帮了我不少。

1.《不与自己对抗 你就会更强大》

这本书我曾向一些微信咨询的朋友推荐过,每一位都因此做出了巨大改变。其中有一位正在抑郁苦海挣扎的女孩读完这本书后完全走出了抑郁。

我也是这本书的受益者。在我知道接纳自我的重要性却又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这本书给了我指明了方向。

没错,这本书讲的就是“接纳”。它告诉我们:

没有谁能伤害我们,只有我们自己;

伤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伤痛产生的怨恨;

我们不需要战胜自己,我们只需要接纳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

2.《少有人走的路》

心理著作很多,但如果只推荐一本,那么,一定是这本《少有人走的路》。

或许是商家为了售书考虑,这本书用的最多的一个宣传标语:爱情心理学最畅销的书籍。但其实它讲的并不是爱情,而是生命的真相。

何为生命的真相?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悲喜参半。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告诉我们只有做到自律、承担责任、直面问题、不断修改自己的心灵地图、懂得真爱、学会独立、建立真正的信仰等,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完成心智成熟的旅程。

这本书不一定会让你快乐,但是它很有可能是身处黑暗中的你急需的强大光源。

3.《荒漠甘泉》

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或者是你有但不是基督徒或是天主教徒,我都还是要把这本书推荐给你。

一是因为这本方形小书曾是我的枕边书,也是几年前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最黑暗的时光里我无论到哪包里都会带着的一本书,有它在我踏实。

二是因为这本书在出版后的几年间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为世界各地的人所传诵,其中有大量读者根本不是基督教徒。

三是因为在台湾,都是基督徒的两届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与蒋经国都曾大力推荐过此书。而且蒋介石棺材中放的四本书中其中一本就是《荒漠甘泉》这本书。

《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书写了一年的读经心得和人生感悟。

在这多说一句,不要小看了《圣经》,《圣经》是美国立国根基,西方法治基础。

4.《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新媒体迅速发展和心理学的广泛传播,仿佛一夜之间让大家都知道了原来我们现在的人格缺陷、性格弱点,都是“原生家庭”、“童年创伤”塑造而成的。

我们无论是去做心理咨询还是自我救赎,都不得不回到小时候去找源头。

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有可能理解父母,也才有可能原谅父母,继而找到真正的自我,脱离原生家庭并获得自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需要读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的,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跟很多畅销的教育类书、专业的儿童心理学书不一样,它像是邻家母亲在面授自己的育儿心经,通俗易懂,简单轻松,里面小孩子周周的故事和经历更是跟我们的童年重合度相当高,看这本书,我们就像在看小时候的自己。

如果你想读懂你的过去,这本书可以是一个开始。

5.《生命的重建》

这本书探讨的是身心灵三个领域。作者在书中倡导“整体健康”的观念,揭示了疾病背后隐藏的心理模式,从而开辟了重建生命整体的完美道路。也因此让我对生命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思维改变生活。越深入读,我们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本认知疗法的入门读物。

它在告诉我们:

我们生命中经历的所有事件,都是由我们过去的思想和信念造成的。然而,那是我们的过去。它们已经过去了,完毕了。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们选择什么思想、选择什么信念、说什么话,因为我们现在的思想和语言会创建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力量的源泉来自“当下”,它正在形成明天的、下星期的、下个月的、明年的以及以后的经历。

生活中所有问题的唯一解决之道,就在于珍爱自己。爱自己,是我们所能给予自己最重要的礼物。我们要学着向自己的内心寻求救援,我们的内心拥有力量,去创造和改变自己的生命。

6.《天生敏感》

看完这本书我松了一口气。

在我过往的认知里,一直认为敏感是一种缺点,需要改变,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说:“你真是太敏感了,累不累啊。”

可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对于很多内向的人来说,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它并不是一种性格缺陷,反而在是一种优势和天分,不需要改变。人是复杂而独特的,天性特质没有“好”和“坏”之分。我们只需要了解自己,认可自己,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才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

7.《正念的奇迹》

我们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有时候不是因为我们缺爱,而是因为没有着陆。

什么样的状态才叫着陆?

当你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而不是吃饭的时候还看着电视;当你准备睡觉的时候就只是睡觉,而不是躺在床上闭目的时候还要想着未完成的工作;当你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而不是工作的时候想着如何休息。这是正念。而正念的奇迹,就是让你有着陆的感觉,让你真正在大地上行走,没有恐惧和焦虑。

如果你是一个无法专注做一件事的人,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应付差事一样,总是在慌张忙碌又焦虑担心恐惧中度过,体会不到活着的感觉,那么,这本书你有必要读一读。

8.《界限感》

我曾是一个严重缺乏界限感的人,这也是造成我抑郁的原因之一。

开通微信咨询后,接触过大量的心理咨询者,几乎每一位咨客都存在缺乏界限感的问题,分不清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常常把一些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难以处理。

其实当我们把握好自我边界,学会了在人际关系中亲近地保持距离,我们很多人际关系的烦恼就会迎刃而解。

翻开这本书,看似没有什么特别,或许你会觉得都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我相信假如你真的领会其中的意思,并付诸于行动,你的人际关系会处理地很好。

9.《一个人的朝圣》

读完这本小说,便一直带在身边。

这是一个人的旅行,也是一场心灵救赎之旅。

一个60多岁的退休老人为了挽救罹患癌症的老同事奎妮,在长达87天的时间里一直靠着意念不断徒步,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了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老人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虽然最终他如愿来到了奎妮的病床前,但也没能够挽回她的性命。即便如此,对于老人、他的家人以及奎妮来说在徒步旅行的这87天里,他们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长。

小说用故事在告诉我们:破裂的关系是可以通过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得以修复的;当我们学会享受孤独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开始成熟。

10.《刻意练习》

我们大多数人的自卑一是来源于不接纳自己,二是来源于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

我一直坚信自信是做出来的,尤其是成年以后的自信不仅来源于自身的接纳和自爱,也来源于不断地做事。

记得曾经有一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种技能不是通过刻意练习而熟练掌握的。

这句话也是《刻意练习》的核心思想。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樊登读书会推荐这本书时标题如是说。

所有,如果你想摆脱掉自卑,成为一个自信优秀杰出的人,你有必要研读下这本书。

如果文章不错,记得转发和点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