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代洪流来袭,我们该如何提升未来职场核心竞争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2022年了,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答案毫无疑问:互联网时代,也就是数字化时代。

随着计算机、手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产品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联系用的微信,购物用的淘宝,出行用的滴滴,吃喝玩乐用的美团,手机智能助手siri和送餐机器人等等,我们的生活因这些数字化产物变得方便和快捷起来,从而过上了更好地生活,这就是个最好的时代呀。

世间万物,有兴盛,就意味着有衰败。互联网技术使我们生活便捷,解放了越来越多人的双手,可这也意味着,一些当下只能靠双手去工作挣钱的基层人们在被淘汰出局。

我们时不时就能看到各种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新闻,快递分拣机器人取代了分拣员,送货机器人取代服务员送餐,以及前段时间大火的元宇宙虚拟人“柳夜熙”,它又会在未来取代掉什么职业内容呢,我们不得而知。

许多研究预测,未来将有数百万工作岗位将会消失,被数字化产物所取代。既然时代的发展滚滚向前,我们无法逆流而行,作为互联网时代趋势下的个体,我们何不主动灵活地面对变化?去做数字化跟随者或者数字化先驱,而不是数字化边缘者。

德国作家布什·霍尔菲尔德·卡特琳,在其所著的《终身成长——未来职场的7大核心竞争力》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我们未来的位置,是由由我们自己主动选择和决定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始思考和行动,去实现人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他说: “我们一定要渴望改变,而不是拒绝改变”。

如果我们不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被别人甩在身后,或者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亦或者被时代发展趋势所抛弃,就一定要保持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改变我们的行为,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

提到改变行为,就不得不提到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这三个概念。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处于这三大区域混杂的环境中,我们人生能去到哪种高度,取决于我们选择在这三个区域中分别度过的时间长短。

作者建议我们,一定要花最长的时间在学习区,因为学习区就是成长区,你花时间在哪,成长就在哪,舒适区也会通过学习得到拓展。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来了一个新总监,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法和工作要求,导致我们之前的所有行为方式都无法达成预期的成功,我们感到很挫败,导致接下来我们的自尊心和信心降低,行动的范围也开始变得狭窄,这代表我们的舒适区在缩小,而恐惧区在扩大。

深陷恐惧区,是阻碍我们发生改变的罪魁祸首,拒绝改变就意味着安全,如果我们拒绝改变,那最大的可能就是遭到总监毫不留情的炒鱿鱼了,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成长。

如果我们选择积极改变呢?主动地去尝试和执行新总监的一套行事方法,从中学习其中可执行落地的精华内容,你会发现困难在不断地尝试和执行中变小了,这代表我们舒适区在学习中得到扩宽,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提高。

可见,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渺小个体的我们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学会积极拥抱变化,懂得将变化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不断塑造它们,从而实现终身成长。

“我知道我必须要做点什么,我也知道我需要学习些什么,可我就是没有动力,所以一直习惯性把这些事情搁置一旁”,书籍中一名叫雅思敏的学员如是说。

你是否也有这种时刻,明明很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却总是不断地推迟去学习内容?把它们搁置一旁?或许都已经好多年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学习动机问题,你不去做就说明你没动力,可作者认为:比学习动机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策略问题,动力不足或许是学习策略不对,我们没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对且适合的学习策略能激发任何一种学习的自身热情,那么,该如何制定个人偏好的学习策略,突破行动卡点呢?

作者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步骤出发:

我们可以回顾下初中、高中、大学生涯、以及步入社会的学习经历,通过向自己提问进行反思,比如你觉得自己过去什么时候是真正喜欢学习的?是什么让你感觉乐在其中?哪些形式下的学习内容让你印象深刻?是看书阅读、看视频还是实践练习让你学得更深入呢?每个人的学习偏好都不同,多问自己为什么,你的结论就是你的学习偏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可以来组合拳,即把理想的“大脑目标”和感性的“直觉目标”相结合,利用你的学习形式偏好来挖掘出最终的目标。例如,如果你偏好图画影像,就可以像雅思敏一般绘制内部动机图,通过提问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和最想要做的事情,把答案一一列出来,重合的部分就是我们最原始的内部动机,也就明确了我们的最终目标啦。

学习新东西过程中最难的是持续地坚持,因此提前设计好万无一失的行动应急网络很有必要。我们要尽可能写下自己可能出现行动障碍的情况并给出解决方案;可以把自己的动机图放在显眼地方,以备时刻提醒自己;可以利用公开承诺或者辅导陪练的方式,找朋友或相关教练对自己行动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以上三步,我们将学会如何在最初时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主题上,激发出自己的动力,不断突破行动卡点,实现终身学习。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数字化成瘾”综合症:手机24小时永久在线,害怕错过里任何一条信息;一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一晚上就过去了。

当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就无法准确区分重要和不重要的事物,从而导致生活和工作失衡,而能实现持续幸福稳定人生的秘诀,就是要把控好“生活-工作”的平衡,切忌该工作时想着生活琐事,该生活放松时却一味代入工作。

所以,作者在文中提出,为了避免数字化成瘾的影响,我们要学会“断电”,强深度地工作,高质量地生活。

如何断电呢?作者建议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设立明确的区分结点性动作。

比如,选择在下车或开门的那刻作为结束一天工作的最终节点动作,开始这个动作后就把工作的事情放在次要位置,不要频繁去看工作手机。还有很多人会在一早选择喝上第一口咖啡或者列任务清单,当作自己一天工作的开始性动作。

学会把工作和生活切割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聚焦任务来深度工作。

经常在办公室听到同事抱怨:“天哪,任务太多了,一直忙不完,往往这件事没处理完,其他事和人就过来干扰我,狂催我,于是不得不去处理,结果啥事都没干完,太难了”,你是否也曾想着同时完成多任务呢?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聚焦重点任务,让自己进入工作心流状态,从而有机会更高效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建议我们可以用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好好地观察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行为,找出不良的习惯并修正它;或者可以设置一个“凝神时刻”,关闭一切数字化信息接收设备,只专注于做手头上的这一件事。工作完成得顺利,生活也就避免了兵荒马乱,生活质量也就上去了。

设置好工作和生活的切割结点,,在该工作的时候深度工作,在该放松享受的时候,就高质量地生活,有效的断电,会使你人生的幸福感爆棚哦。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下过这么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段名言描述了一种“混沌”的意境,即于不同的人而言,所看到的世界不同。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隐藏着坏处,无论未来如何,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我们想要自己的未来处在怎样的位置,这是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动选择和决定的,当我们能够以终身成长的心态,灵活主动地去面对挑战并试图解决问题,人生就会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实现逆袭的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