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洼高楼就是南口战役中的1390高地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2-16
你好,乐意为你解答:
温馨提示:当然不是哟!详细阅读以下的报道便知道。
  2012年8月8日海峡两岸黄埔后人聚集昌平,是为了感怀75年前抗日战争中爆发在昌平周边的战役:抗战南口战役。图为8月8日座谈会现场。
  央视网记者官君策撰稿
  海峡两岸黄埔后人齐集居庸关共缅抗日先辈所铸就“血肉长城”
  海峡两岸黄埔后人齐聚
  2012年8月8日上午十时,北京市昌平区财会之家宾馆二楼多功能会议室内,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聚会。
  七十余名与会者有:
  抗战远征军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少校翻译官、西安交大退休教授蒋大宗;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南口战役》主编武月星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院长方流芳教授;
  抗战名将黄维之女黄慧南女士;
  著名民主人士、抗战名将李济深之女李筱松女士;
  张治中将军之弟、南口战役阵亡烈士张文衷将军之女张素和女士;
  北京市民革西城工委第四支部委员、张治中之孙张皓霆先生;
  绥远抗战名将徐子珍将军之孙、徐向前元帅堂侄徐展勤先生;
  黄埔一期生王仲廉将军之子、台湾对日抗战南口战役纪念研究会理事长王中元先生;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先生等……
  他们虽然来自天南地北海峡两岸,但身上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昔年黄埔后人,都对抗战历史的发掘和保护有着巨大热情。
  今天,无论是白发苍苍年逾九旬的抗战老兵,还是须发皆白早已年过古稀黄埔二代后人,他们坐在这里不仅仅要缅怀自己的先辈,更为了纪念一场被遗落在记忆深处的战役。
  这是一场被遗忘的抗战
  海峡两岸黄埔后人聚集昌平,是为了感怀75年前抗日战争中爆发在昌平周边的战役:抗战南口战役。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南口战役为中日战争早期的平绥铁路沿线作战之一,地点是在当时昌平周边居庸关的南口一带。发生时间则是1937年8月8日至8月26日。
  当时,攻陷北平、天津的日本军队以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全部,并抽调第5、第10两师团及酒井旅团等,沿平绥线从东向西进攻居庸关南口。除于8月21日进攻居庸关,20师团所属本间旅团与铃木师团主攻张家口与南口。中国参战军主要为汤恩伯第13军之第4师、第89师,第17军第21师、第84师,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
  此战,中国军队据守长城防线,血战18天,以伤亡1.6万余人的代价,令日军付出1.5万余人的伤亡,给予骄横的侵华日军以迎头痛击,最终中国军队按照军令整齐撤出战斗。在日本战史中,仍将“南口战役”冠以亚洲最大“山岳作战”之名。
  在中国方面,其时由中国共产党编辑出版的《解放》周刊短评所言:南口战役“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1937年8月31日《解放》周刊第1卷第15期。)
  黄楼洼高楼就是南口战役中的1390高地吗?---智雄回到道:当然不是了,只能说黄楼洼高楼附近的地带就是南口战役中的1390高地。
  虽然有许多文章,记载黄楼洼高楼就是南口战役中的1390高地。
  南口抗战遗迹保护刻不容缓
  8月8日和9日,与会者走出会场,登上当年战斗爆发最激烈的古战场,站在古长城上,抚摸留在那里的弹痕,缅怀昔年的血战。
  站在当初马鞍山战场,看着眼前蜿蜒而过的公路,山下不断扩展的农舍,山后新近开发的墅区,若无大陆南口(长城)抗战研究会会长杨国庆先生指点,谁都不会相信,在75年前的此地,英勇的中国军队曾与侵略者浴血奋战十余日,更不会相信,路边被野草、树丛掩盖的深沟,竟是当年中国军队所挖出的战壕,更不会知道,就在这些战壕中间,杨国庆会长挖出上千件抗战文物,从军用水壶、残破的钢盔,到日军吃剩下的罐头盒无所不包。
  而当时南口战役主战场的老虎头地区,也就是1390高地主峰,接近山顶车辆再无法前行,众人只需下车走完余下的数里山路,但就是这数里的山道,让众人真真实实的体验了一次当年中国军队的血战的苦楚。
  山路蜿蜒崎岖,仅容一人通过,两旁或是陡峭的悬崖,或是半人高的草丛,或是遮天的密林,不要说当年身背武器装备急速行军的中国军人,便是穿着登山鞋轻装前进的现代人,走起来都是频频打滑,不时需要别人搀扶或者抓牢旁边的树丛。
  区区两三里的山路,一行人足足走了四十分钟,方来到靠近山顶的一处缓坡,在这里祭奠了南口战役殉难将士,又向上攀爬二十分钟,才抵达位于1390高地山顶的烽火台。
  这处烽火台正是当年南口战役主战场之一,或许,在普通的驴友眼中,这里仅仅是一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烽火台,向着山坡一面还被炸开了大大豁口,但是,抵近观察,抚摸着砖石墙面上的弹坑,今人蓦然发觉,这座古朴的烽火台曾经历的血雨腥风,75年前,它经过日军大炮飞机轰炸仍坚强挺立,傲然看着那些曾经的征服者耀武扬威,又亲眼见证这些侵略者灰溜溜的退出这块土地。
  就是这样一座经历数百年风雨,见证过南口战役悲壮一幕的古老建筑,几年前,它背对山岭的一面砖墙轰然倒台,露出内里填筑的土石,不知再过几年,这座历史的“见证者”还能否存在,能否用它身上的弹孔,继续向后人无声的讲述那一场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
  青年研究者成抗战史研究主力
  南口战役75周年纪念活动上,不全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更多的是年纪在三四十的青年人,事实上,活动主办者杨国庆会长也是其中一员。
  老一辈抗战史研究工作者,如年过七旬的中国人民大学武月星教授,他们是开路人,而年轻一代的研究者,如杨会长,如丘智贤先生、如薛刚先生、如李展腾先生、如史义军先生等等,在抗战史研究的阵地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研究者正逐渐追随上来,他们年富力强,而且喜欢彼此聚会交际,他们当中有人喜欢在野外考古发掘,有人喜好深挖文字资料,更有人热心公益,在研究之余热忱的参与到救助抗战老兵,保留口述历史的工作之中,成为抗战史研究的主力军。
  愿由新生代构成的抗战史研究团队愈加壮大,也衷心祝愿抗战史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能更加繁荣。
  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抗战遗址保护
  此外,在三天的会议中,与会者还前往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瑞云观乡横岭城村的中国军队第四师、第七十二师指挥部旧址凭吊,并为指挥所纪念碑揭幕。参与揭幕的不仅有与会各位代表,更有怀来县政协以及瑞云观乡党委书记等当地政府官员参加。
  抗战史的保护和整理,不仅仅需要发动民间力量,更应该有政府的参与和指导,发动政府的资源、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重视和发掘、保护抗战史的文物和资料,对那些还活着的抗战老兵加以妥善的保护,整理他们的口述资料。在这个工作上,怀来县政府无疑走在了前面。
  抗战史是属于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的宝贵资料,在台湾抗战史研究式微的今天,大陆的研究者们应该挑起更大的担子,担负起引导抗战史研究方向的职责,希望抗战史研究中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如杨爱国会长这样,能够身体力行深入民间进行发掘的研究者,能够在更大的舞台,向更多的人去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事迹更加广为人知。
  8月9日,昌平区政协南口抗战研究会与我县政协在我县瑞云观乡横岭村共同举行南口战役横岭战场座谈会,纪念南口战役75周年,县政协副主席乔桂生、瑞云观乡党委书记刘增光、政府乡长陆斌参加会议,座谈会由瑞云观乡政府乡长陆斌主持。

  座谈会前,来自海峡两岸的南口战役参战将领后代和抗战史研究学者共40余人前往位于瑞云观乡横岭村东南部当年的战场850高地和1390高地,举行祭拜和追思活动,深切缅怀在南口战役中英勇捐躯的抗日先烈。
  座谈会上,来自台湾的对日抗战南口战役纪念研究会和昌平区政协南口抗战研究会的负责人以及海峡两岸的南口战役参战将领后代代表分别作了讲话,共同回忆南口战役的历程,歌颂抗日爱国将士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乔桂生指出,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两岸同胞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会后,乔桂生和参战将领后代代表石修先生共同为“南口战役横岭战场纪念碑”揭碑,瑞云观乡党委书记刘增光和参战将领后代代表石爱民先生共同为“南口战役第四师、第七十二师指挥部旧址”纪念牌揭牌。
  本报讯(记者崔毅飞)昨天是南口战役七十五周年纪念日,两岸抗战英烈的后人、研究者等200余人,共同在纪念碑前进行了祭拜。
  为让更多国人记住这段历史,南口(长城)抗战研究会与台湾“对日抗战南口战役纪念研究会”合作,举办两岸各界纪念南口战役七十五周年系列活动。
  昨天,
在参观了南口(长城)抗战研究会多年来发掘出的珍贵战场遗物后,与会人员在南口战役纪念碑前进行了祭拜,并走访了南口居庸关长城、南口姥爷山两座阵地。
  今天,他们还前往了禾子涧850高地、河北怀来瑞云观乡横岭城战地、1390高地、大庙小学等地点举行战场追思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