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回族人主要分部在哪个地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9
上海市的回族同胞人数为57,514人,他们在全市的分布情况如下:静安区有2,433人,卢湾区有2,745人,闵行区有2,896人,南市有3,003人,宝山区有3,277人,长宁区有3,439人,闸北区有3,993人,虹口区有4,306人,徐汇区有5,340人,杨浦区有6,480人,普陀区有8,235人,黄浦区有16,081人,嘉定区有858人,金山区有329人,南汇区有297人,青浦区有260人,松江区有256人,奉贤区有237人,崇明县有118人,浦东新区有7,404人。
上海的回族人口大约有5万人,他们散居在全市的12个区和10个县。
上海的回族先民及回族迁来的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宋代:上海地区的青龙镇(始建于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从北宋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外贸的重要港口,吸引了许多外人,包括擅长经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3年),在青龙镇所属的秀州华亭设立了市舶务。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据说是穆斯林)曾担任过青龙镇镇监。1975年在上海松江方塔地宫的发掘中,出土了沉香,证明宋时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确实到达上海地区进行商业活动。
二、元代至明中叶:元代时,松江成为海防重镇,经济繁荣,人文荟萃。元朝攻略江南后,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清真寺建筑。公元1295年,西域回回人纳速喇丁镇守松江时创建了上海地区第一座清真寺,该寺曾称“礼拜寺”、“真教寺”、“云间白鹤寺”。该寺为江南著名的伊斯兰寺院,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末至清中叶以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3年),上海青浦县城内重修真教寺。清代嘉庆中期,七宝镇建立了清真寺。清代乾隆时(约公元1736年),上海城内的回族开始出现。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内外贸易迅速发展,吸引了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回族迁来上海。江苏南京、苏州、镇江等地的回族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也来上海谋生。太平军兴,南京回族来沪更多,形成了“南京街”。随后,城内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寺。随着迁来上海的各地回族日益增多,他们陆续创建了19座清真寺,形成了回族的活动中心,并在市区形成了一些新的回民聚居区。详情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