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第一经济大国,越挨揍却越有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2
晚清的中国,常给人留下积弱不振的印象,似乎任人宰割,仿佛一块任人取食的肥肉。然而,学术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清朝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据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推测,19世纪的中国GDP占比高达32.9%,比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还要强大六倍。法国经济学家贝洛赫的计算也显示,1840年清朝的经济份额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7%。

令人费解的是,尽管战场上屡败屡战,清朝的财政收入却在战争的洗礼中不断攀升。鸦片战争前,道光年间,清政府的收入曾降至三千八百多万两白银,但两次鸦片战争后的赔款与割地,反而促使财政收入在同治年间突破六千万两大关。甚至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后,1908年的财政收入更是惊人地达到两亿三千万两,这一数字见证了清王朝在困境中的“暴富”神话。

这背后的秘密并非仅是洋务运动或实业的兴起,而是政府的“举国借债”策略。每次战败,清朝不得不签订巨额赔款条约,债务数额庞大,甚至超过年度税收。为了筹措资金,清政府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负担沉重,国家主权逐渐流失。例如,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借债,利息高昂,主权抵押,使得中国几乎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清末的财政困境,不仅体现在外债上,国内的苛捐杂税更是雪上加霜。田赋、厘金、捐税等各种税费如同吸血鬼,榨干了底层民众的血汗。农民们为了生存,奋起反抗,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然而,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政府仍然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腐败和奢侈,而非建设国家和强军。

晚清的“铁帽子王”奕劻等人,将政治变成了生意场,贪污腐败成为常态。国家的钱财被蛀虫们肆意挥霍,真正用于建设的份额微乎其微。有学者柯劭忞哀叹,真正用于实用的财政仅占少数,清朝的“富饶”犹如回光返照,表面繁华之下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清朝的全球第一GDP并非源于国家的强盛,而是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与之相比,英国同期的人口只有六百万,清王朝的“富有”显得更加讽刺。最终,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的“繁华”泡沫破裂,历史的车轮带走了这段曾经的经济辉煌,留下的是深刻反思。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