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护士知晓高危因素包括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7
手术职业危害主要是指医疗环境及其职业性质对医护人员所造成的伤害,不论医院条件好坏,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均客观存在,只与对其重视程度与防护措施得当与否密切相关。

1. 危害因素

1. 1 化学因素 日常工作中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等挥发出的气味以及术中使用电刀所产生的气体等弥散于手术间的空气中,污染工作环境。这些有害气体可刺激人体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并对人的皮肤黏膜、眼睛、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1. 2 物理机械因素 手术室电器较多,使用时出现故障易发生电击伤,手术中长时间的噪音刺激,如使用电刀、负压吸引器等可使护士出现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1. 3 针头、刀及锐器刺伤 针头、刀及锐器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据文献报道[1]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由于针、刀或利器利伤造成艾滋病患者传给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发生率为 0. 1% ~ 0. 3%,被艾滋病毒污染的锐器利伤而感染的机率为 1. 8%,针刺伤时,只需 0. 004ml 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是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2]。

1. 4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手术室护士每天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到各种患者呼吸道、血液、分泌物、泄出物等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如乙肝、艾滋病等。1. 5 其他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规律,医务人员长时间站立工作,固定的工作姿势,腰腿部长期受力,易造成劳损和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无影灯强光刺激,易造成眼部疲劳。手术室护士长时间站立超负荷低头工作,并且大脑出于高度紧张状态,易患颈椎病,产生心理疲劳,再加上饮食作息没有规律,这些都能造成医护人员不同程度的隐性伤害或职业后遗症。

2. 防护措施

2. 1 化学因素的防护 工作中应严格掌握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取放消毒物品时要及时将容器盖好,防止气体挥发污染环境。如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损害。

2. 2 物流机械因素及意外伤害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电器,同时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手术室护士在紧张工作之余,要多锻炼身体,以保证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若不慎被针、刀及锐利器械刺伤,应立即挤出血液,用碘伏消毒,更换手套。

2. 3 微生物因素的防护 主要是对乙肝病毒的防护。据报道,手术室护士感染机会比常人高 4 倍以上。对微生物因素的有效防护应做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做好乙肝、梅毒、艾滋、甲肝、丙肝的检查,如为阳性应在通知单上注明,并安排指定手术间。手术室护士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减少参观人员,使用一次性物品、敷料便于术后焚烧,参与手术人员如皮肤有破损尽量不参加手术,一律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术衣。术中所用纱布、纱垫等可放在一个塑料袋内以便术后处理。术前输液、术中传递器械时,应谨慎操作,避免被针、刀及锐利器械刺伤,一旦发生应立即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用碘伏消毒,再注射疫苗,上报医院感染办。术后用过的污染器械,遵循消 -洗 - 再消毒的原则,擦干、再送高压消毒。手术室被污染的区域,如器械台、挂盘、手术床等物表面用 84 消毒液按式。术中使用的一切物品按未经消毒处理。

2. 4 其他因素的防护 在工作中要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能、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减轻生理和心理压力、提高肢体免疫力。

3. 小结

3. 1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流程。

3. 2 保持身体健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