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日记7:你被咳嗽、哮喘困住了=_=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同学聚会,朋友知道我是学中医的,就问我:“有木有治长期咳嗽不好的药”?凡是这样问的,必定是被咳嗽纠缠的无法脱身了,严重的会导致哮喘,让人无法好好呼吸。特别是小孩子,久咳医治无效,更让麻麻们担心的要死,到处问医求药。那这样的咳嗽为何久久附身,挥之不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咳嗽形成的病因?

咳嗽气喘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除了感冒之外,发病最频繁的当属咳喘了。咳嗽,并不一定就是肺的问题,正如《黄帝内经》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是,找寻咳嗽的根源又离不开肺,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咳嗽不止乎肺,亦不离乎肺。”所以,大凡咳嗽都与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治疗咳嗽的方子也挺多的,比如止嗽散、百合固金汤、紫菀散、小青龙汤等。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不懂中医,那么能不能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治疗呢?当然有,中医里就有“殊途同归”的底蕴,民间偏方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方法简单,药材俯拾皆是,这些方子我称之为特别的方,那么此时此刻,这些特别的方,还是要给特别的你了。

咳嗽中,最难搞定的是干咳(即咳嗽频作,有声无痰),民间有用饴糖30克,萝卜汁500克,加蜂蜜,蒸化,内服治好的。这几味看起来很不起眼,而且还是食药两用的。这体现了用药如用兵的概念。用药不一定都要像韩信一样!也许有人认为,这民间验方毫无章法,没有经方和时方的路子。事实上,不管是经方、时方,还是验方、单方,只要能治好病就是好方。医者当圆机活法,不应泥丸自封!

咳嗽大多都是外感引起的,由于初起感冒治疗不及时,或过多地使用西药抗生素之类的,导致寒邪留下身体内没有及时清除体外而遗留的病根。很多小孩子在刚感受风寒时,有点流清鼻涕,打喷嚏,及时用点温热的药,如:姜糠水,苏叶水等温热的药物,散寒解表,咳嗽自然会解除。

但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使用温热的药,而是用了寒凉药物,如:川贝枇杷口服液等类似药物,这等于是给身体寒上加寒,寒气非旦没有排出体外,反而留在身体内,再加上后来染上点热邪,相互交合。这样咳嗽就会变得缠绵不愈了,会持续好几个月。

针对这样的情况,中医怎么处理的呢?

二种方法:一种是扶正祛邪恶。食疗方:干山药片30-50克熬水,每一就喝这个水,喝光了再加水再喝。比较严重的可以加点牛蒡子(3克)一起熬水。或者国珍松花粉三袋,温水冲服,严重的早中晚配竹康宁3片送服。一般三四天见效。

另一种则是祛邪为主。引用名老中医林鹤和的方子,这个方子我也推荐给我的朋友使用过,效果也好。一般五副内显效。如果没效就不要喝了,说明没对症。

方子提供下来: 五味子5克,细辛3克,陈皮9克,杏仁9克,法半夏6克,射干9克,薄荷9克,桔梗6克,枳壳6克,全瓜蒌9克,沙参9克,桑白皮9克,黄芩6克,甘草6克。 (成人量。孕服忌服)

咳嗽好了以后,还要注意善后,补足正气,再喝点山药水或者松花粉,竹叶青茶来善后就可以了。需要提醒的是这个一定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不是过敏接触源引起的,而且一定是没有其它外感症状(如发烧等)以后才可以用这个方子,否则无效。

一、当孩子脾阴不足的时候,胃口不好,爱发脾气怎么办?这个阶段是咳嗽正在路上走着,还没遇到哮喘。

珠玉二宝粥 ,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好吃的东西。中医就是这么有本事,吃着吃着就把病给治了,好了都不知道啥什么时候好的哈。这个是张锡纯先生记载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一个很有名的方子。

小朋友都是元阳身体,喜欢调皮,好动,玩累了就吃冰棒,喝冷饮,这样很从容易就伤到胃,导致胃阴不足,长期胃阴不足的小朋友,就会 阴虚就会有内热,还会食欲不振,和肺热咳嗽。 肺虚时间长了,又会导致肾虚 (肺的五行为金,肾的五行为水,金生水。母病及子), 肺失宣降,肾不纳气后,就很容易哮喘。哮喘就这样降临的。这个 食疗方呢,又安全,又好吃,又治病,小朋友一定会喜欢的。

珠玉二宝粥:生山药2两,生薏米2两,柿霜饼8钱(24克)。做法: 先将山药和薏米粗捣成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然后随意服用就好了。

张先生说, 这个方子可以治疗一切阴分亏损之证 。也就是说, 不管大人小孩儿,只要是阴虚肺热导致的干咳,久咳,食欲不振,都可以用它来进行治疗。

二、当咳嗽遇到了哮喘又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方 子— 沃雪汤。

沃雪汤:生山药1两半,牛蒡子(炒)4钱(12克),柿霜饼(冲服)6钱(18克)。

这样的哮喘多是因为内在脏腑损伤引起的。外感入侵,或久病哮喘,都会引发肺的肃降和肾的纳气功能失调,加之本来咳嗽不愈。长久下来,肺、肾的损伤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咳嗽的症状很多,简单归纳可以分为初期,中期,末期。如果在第一阶段初期就止住,那就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对待初发阶段的感冒咳嗽噢。

今天的习医日记就到这里,感谢朋友的关注和点赞!

中医的路上,我一直与你同行!


微信号:13865512640(注明中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