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罗振宇高度认可的PPT设计师,他说一定一定要做难的事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刘哲涛老师是我非常敬佩的PPT工作者,对于大型发布会的解读和PPT拆解都十分到位。

他的公众号更新频率不高,但篇篇都是精品,从他的文章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演示型PPT的设计思路和演讲逻辑。

上周听了刘哲涛老师的一场线上分享,有5点非常大的收获,特与大家分享。

刘哲涛老师出身于IT,就职于金融,最后靠做得一手好PPT成为知识界网红,如今更是罗辑思维、《得到》专栏作者制定PPT合作者。

在分享中,刘哲涛老师回顾了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所做的一些关键的选择,在能力与经验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他的选择也越来越具有价值,最终成就了现在的刘哲涛。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并不是贬低努力的价值。正确选择的背后是长时间的洞察和积累,这样才会加倍放大努力的成果,实现【做少得多】。

刘哲涛老师进一步提到,比选择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战略的选择,而平时我们做的大部分是战术的选择。

因此,看似是 选择,其实是价值观、洞察力和把握机遇的方法论。

刘哲涛老师2015年下半年才投身自媒体行业,开通了【涛说PPT】的公众号。

想要从这么多主打PPT的公众号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走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经过战略性思考,刘哲涛老师放弃做有限的PPT技巧操作教程,决定另辟蹊径,专注于发布会PPT的拆解和逻辑的解读。

后来,这既成为了他在业内的独特性标签,也为现在和众多大咖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分享中刘哲涛老师强调, 先找价值,再想优势,持续寻找高价值高优势的领域。

古典老师新书《跃迁》中也提到,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高手之所以为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高优势的区域内持续专注。

在做公众号的时候,刘哲涛老师并没有像打了鸡血一样马上撸起袖子干起来,而是进行了2个多月对其他同类型公众号的研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开始行动。

磨刀不误砍柴工,思考2个月,可能节省的是2年的时间。

现在勤奋的人很多,但不少人的勤奋是盲目勤奋,就是瞎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大多数人都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无能。

在行动之前,先停下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要行动,想要达成什么目标,有什么好的方法,从战略上去推动这件事情的成功。

这是刘哲涛老师在分享中重点强调的一点。他说, 坚持做难的事情,它会让你很有价值,并且以后会越来越好做。

我们的大脑是个懒鬼,总是倾向于做一些简单不费力的事情。但学习往往是逆人性的,做有难度的事情才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勇敢地跨出舒适区,才能有进步。

我们要不断选择做难的事,哪怕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收益。

采铜老师的《精进》一书中提到了 【收益半衰期】 的概念,指一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我们应该多做一些【长半衰期】的事情,即使短期内是【低收益】的,例如阅读、投资等等,但从长远看,这是可以不断传递甚至越滚越大的效益。

如果没有高超的PPT技能,刘哲涛老师前期无法得到秋叶大叔的赏识和助推,后期也更无法【勾搭】上罗辑思维的大咖们,与他们进行商业PPT定制的合作。

很多人以为在某次活动中加了大咖的微信,就是和对方建立人脉关系了。想得美,这是弱得不能再弱的弱关系而已。

因此,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拓展人脉,抱牛人的大腿。 沉下心来修炼自己,当自己有价值的时候,自然能和牛人产生链接。

关于人脉与连接,刘哲涛老师在分享中给出了四点建议:

1、被需要,你要有一个技能足够好;

2、利用一个技能融入一个圈子;

3、要在圈子里识人,找伙伴;

4、沉浸不沉迷,眼界要宽,找到更多跨界合作的机会。

听完刘哲涛老师的分享,我的感受是, 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在此之前一定要经历思考、选择、努力、死磕等过程,才能换来最后的舞台和光环。

希望这些收获,对大家也能带来启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