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将朝向“必然”的方向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这是我继《新经济,新规则》、《科技想要什么》之后读的凯文凯利的第三本书,《必然》。

《必然》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罗胖的信念发布会上,充满了好奇,先生的大课上先生强力推荐了KK的《新经济,新规则》,读的酣畅淋漓,接下来便把KK的书都买了回来。《必然》,如书名,是一种大趋势的预测,所以越早读的越好。总结起来也正好是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即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这是一个轮回,KK在文中说几次他都打破了自己的预测,世界的发展真是很神奇,可谓套用了那句很俗的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第一章   形成

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照料和维护,以及附加其上的额外秩序。生命的本质,似乎主要是维持。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吃饭、睡觉等最简单的动作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成长,我们需要维护网站、维护升级软件、维护自己的硬件设备。而我们的世界总归是在沿着一个方向前进,所有这些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来自受众。例如网络内容有相当部分创造出来是因为责任或是激情。

第二章   知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发展大趋势。人工智能将会取代我们很多的工作,而且很可能出现知化的音乐、知化的洗衣、知化的护理、知化的营销、知化的房产等,世界的知化是一件正在发生的重要的事情。知化的背后是大数据在支撑。

第三章   流动

关键词:电子书、移动手机、传真机。

电子书、手机、笔记本等,在流动的驱动下规模迅速夸大。经济学中有一条颠扑不灭的定理:一旦某样事物变得免费,变得无所不在,那么它的经济地位就会突然反转。

第四章   屏读

关键词:电子书、kindle、电视屏、电脑屏、广告屏。

组成宇宙的是故事,而非原子。我们接下来的生活可能除了睡觉的时间都在进行屏读,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又很难避免,因为周围已然如此。

第五章   使用

关键词:Uber、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云端。

名词变成了动词,硬件运作起来就像软件在硅谷,人们将这一现象描述为:“软件吃掉一切东西”。

第六章   共享

关键词:维基百科、分享、合作、协作、集体主义。

等级架构向网络结构转变,中心化的领导机制向去中心化的网络机制转变,这是过去30年的主要文化进程,而这一过程还未停止。

没有人比任何人都聪明。

照顾好粉丝几乎就是一项全职工作。

在协同工作中越早开始共享,成功和收获就会越早到来。

第七章   过滤

过滤信息,亚马逊做的很好,投入也很大。

1推荐我可能喜欢的

2告诉我我的朋友可能喜欢什么,而那又是我现在还并不了解的

3一种会向我建议某些我现在不喜欢但想尝试着喜欢的东西的信息流

在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内容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缺乏,无论它是什么,肯定是因信息消耗引起的缺乏。而大量的信息消耗的是什么,这是显而易见:它消耗的事信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丰富促成了注意力缺乏。

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缺乏的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第八章   重混

关键词:电影、视频、影像剪辑

对已有的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对传统的财产观念和所有权概念产生了巨大的破坏。

在未来的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第九章   互动

关键词:虚拟现实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拓展将遵循三个方向推进。

1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

2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

3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

第十章   追踪

关键词:运动追踪器、脑电波探测仪、温度计、心率监测仪、芯片

物联网的设计用来追踪数据,这也是它所处的云端的本质属性。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最快的追踪机器,任何接触到互联网的事物都可以,且都会被追踪。

第十一章 提问

关键词:维基百科、摄像头、互联网、siri

我们每时每刻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网上去,让更多的人看到,从而将以前认为只是编造的事情以大数量来呈现。

我们每时每刻也都会有问题出现,问题不会休止。

第十二章 开始

相变过程已经开始。人类会紧密相连并汇入一个全球性母体。我们正义无反顾地向着这个方向前进。这个母体不是人造物,而是一种过程。我们的新型超级网络是一股持久变化的浪潮,不断推动着我们的各种新需求和新欲望。

已经开始。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