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桐南小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校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欢聚在桐南小学的校园,共同庆祝母校百年华诞!首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前来参加纪念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家长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桐南小学百年风风雨雨,留下的是几代人辛勤耕耘的足迹。桐南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原校名为福鼎县治南社蒙小学堂,地址设在南门天后宫。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辛亥革命勋章获得者周忠魁等人创办的莲池女子小学并入,改校名为南社初级小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校址迁于桐南孔子庙(现市医院院址),当时有学生300多人,教员7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校名为桐南小学。第二年初,福鼎佛教会成立董事会协同管理学校,又改校名为福鼎私立大雄小学。1949年秋,复名为桐南小学。1950年城关3所小学合并,我校为桐山第二分校,全校共设5个班,学生200多人。1957年,有9个班,学生400多人,教师21人。1958年,改为县实验小学,并被省教育厅列为重点小学。1959年,校址从孔子庙迁至现址。1969年改名为城关第三小学。1980年复名为桐南小学。2003年升格为教育局直属小学。 桐南小学建校百年,历任校长二十余位,教职员工数百人,毕业生达万人之众。悠悠岁月,百年来,我们桐南人一直就以“教书育人,培养良才”为己任,凭着进取、奋斗、竞争与坚韧,屹立于福鼎乃至闽东的教育之林,用爱心和心血,谱写了我们桐南小学办学的辉煌篇章。 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研究。1958年“五年一贯制”实验取得成功,省教育厅派教学工作组住校总结教改经验。1960年5月,在《福建日报》第一版发表《福鼎县实验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行之有效》一文,并被转载于《光明日报》,对推进小学教改,推行“五年一贯制”起了示范作用。1988~1992年,参与县“掌握学习”、“目标教学”教改实验。实验成果发表于中央教科所主办的《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1992年第16期。2003~2004学年,学校努力实施由中央教科所审批立项的“多种教育媒体协调教学中自主探索、发展学习”课题试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李冬青、余惠斌两位教师的课改实验课件,双双荣获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余惠斌老师执教的实验年级“识字 ”一并获取中央教科所二等奖,并制成光盘作为全国课改优秀课例发行。近十年来,教师撰写的论文有二十余篇在省级以上获奖或CN刊物发表。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眼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开辟多种途径,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改革开放以来,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亮相,屡创佳绩,获国家级奖项达近百人次、省级奖项数百人次。2002、2003连续两年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分区赛,分别获得80米团体总分第一名、2M波段团体第一名、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令人欣喜的是,2005年学生参加第六届华夏之星全国小学生创新作文国家奖评选,获国家级一等奖92人、二等奖95人、三等奖40人、优秀奖50人,学校被中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会、中华少年作家协会等四家授予全国创新作文教学杰出单位荣誉称号。 历史的长河一浪推一浪,今天的桐南小学继往开来,秉承了学校一百年来的光荣传统,并不断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如今,桐南小学被确立为: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北京大学奥数基地学校、中国少科院科普基地学校、国家级课题“多种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中‘自主探索、发展学习’试验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少先队金奖学校、福建省体育锻炼达标学校、福建省武术基地学校,宁德市文明学校、宁德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宁德市优秀家长学校、宁德市综治先进学校。 回首过去,我们充满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倍感任重而道远。纪念建校一个世纪,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我校建设与发展的新起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正长,任愈艰,只有思危,才能奋进。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早已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我们面临的一切是全新的,唯有清醒,方能写好新的历史篇章。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我们要遵循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伟大指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具有优质教育体系的学习型学校,让教师在超越自我中促进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的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激励全面发展,奠定后续学习与生活的良好基础,把办学品位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以学校的发展为本,强化特色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做人,教人求真。 桐南小学,将合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奋发向前,走向又一个百年新的辉煌。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家长们、老师们、同学们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安康、阖家欢乐!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