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和努力对一个孩子的作用,跟自律比起来,不值一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当我们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很擅长发现他/她身上的优点。

这其中,"聪明“几乎是所有父母对自家孩子的第一正面评价。

孩子看起来萌萌的,又蠢蠢的,不时会给我们一些小惊喜,我们很难不认为这个时候的孩子是聪明的,至少跟我们自己小时候比起来要聪明很多。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幼时特别聪明的孩子慢慢变得不那么“聪明”了,或者说孩子依然聪明,但他的聪明劲儿全用在调皮捣蛋或者 游戏 上了。

以至于曾被我们看作是"天之骄子"的孩子,在长大后越来越趋于平凡和平庸。

我想,这是我们大部分家长很头疼也很困惑的事情。

这时候,我们会对孩子是否真的聪明产生疑问。

但是, 科技 发展到如今,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一件事情:人在智商上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所以我们又会想到,孩子的“不成功”应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其实,据我们多年的观察和总结,这种看法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误解。

不论孩子有没有找到真正的源动力,在 社会 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在,孩子们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得不付出该有的努力。

事实上,聪明和努力固然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一直保持优秀的,还要看他是否懂得自律。

一个足够聪明且很努力的人,自然是有更大的概率走得更远,但人生道路上可能要面对的诱惑会很多,只有严格自律的人才能避免欲望之火逾越界限。

自律给孩子带来的益处能使它受用一生, 一个人的自律功底越纯熟,就越能驾驭自己,而一个能很好地驾驭自己欲望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我们可以把“聪明”比喻成一匹骏马、把孩子比喻为一个骑手、把父母的鞭策比喻为马鞭,那么,“自律”就是捏在孩子手中的缰绳。

马有优劣之分、马鞭也可以很高大上也可以是价格低廉,这些都有先天因素在里面,无法强求。

可是,要想让孩子不至于从马背上摔下来,或者说跑的方向不至于偏离目标太远,用以“自律”的缰绳却不能没有。

我们或许可以说:聪明和努力在人生道路上的作用,跟自律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乏天资聪慧的人,也从来不乏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卖菜的老婆婆会靠缺斤短两占了些便宜挣了些钱而沾沾自喜,她自然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其中的手法也不是谁都能掌握的。

她是当局者迷, 她可能从来都没有去反省过,为何那个一把年纪了还要上街卖菜的人就是自己。

考了好成绩的小学生会在 暗自得意的时候假装谦虚 ,你夸她厉害,这么容易就考了年纪第一,她会告诉你: “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跟我自己比!”

她不会认识到自己这样说有多让人讨厌,只知道自己从这样的话里面得到了快感。

你别以为这种说辞在成年人里面就没有了,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你问他现在混得怎样,他会很谦虚地告诉你: “一点小生意,不值一提,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个一百来万,不能跟你们拿铁饭碗的比!”

如果还没明白我想说什么,那不急,咱再来做个比喻!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知道发脾气不对,可是总忍不住会发脾气。

单单是“面子”的问题?

非也!人发脾气往往是因为他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认同。

我们都一样,都不肯轻易地否定自己,即便是我们的错,我们也不愿意承认,我们都认为自己很聪明,而且我们的小聪明也都在现实中有“用武之地”,我们会以此来得到并强化对自我的认同,哪怕因此伤害到他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真正的自律不只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更是杜绝了上面所说的这种让身边人反感的行为——真正的自律其实是自省!

时时反省自己,哪怕你认为自己做得很对,也要多去想一想:别人也这么认为吗?我的判断是真正客观的吗?

真正的自律,正是通过这种不断自我反省的练习强化出的一种功夫。

不得不说,我们的很多父母在 育儿 方法上是很欠缺的。

就说说我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无意识地告诉孩子: “照我说的去做,但不要学我!”

我们希望孩子看到我们的优点,却对自己面对的现实缺少底气。

年幼的孩子或许能遵照执行,稍微大一点了却会满脸问号,等到再大一些,便会自然而然地对父母的说法产生抵触心理。

再一点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很忙,很多事情都会力不从心,任何人都没法做到绝对的自律,起码在情绪控制上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

我们虽不会亲口告诉孩子“ 我没精力管你,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但我们会过早地期望孩子能够看到我们的辛苦、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们并懂得约束自己。

然而,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们身上,我们没时间、没精力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否合理。

我们只能见步见行,并且会不合时宜地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我们严格要求孩子的作息,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自律,但事实上就算是那些很出色的、生活方式很严谨的律师和职业经理也未必能保证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孩子不会随心所欲 。

有智慧的父母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对孩子有足够的观察和了解,事发之前有督促、有鼓励、有表扬,事发之后也有警告和批评。

他们不会去想方设法杜绝问题的发生,他们更多地是在给予及时纠正。

当孩子面对痛苦抉择的时候,他们会陪着孩子一起经历,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明白:既然父母也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那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我也该承担责任,也该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

他们会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刻意去锻炼“延迟满足”,在言而有信的前提下,孩子便不会只贪图一时安逸牺牲长期幸福,他们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都会实现,他们很小就会克制自己。

而且,自律的基础是“自信”。

现实生活在我们不难发现,越是表现优秀的人越懂得约束自己,而越是失败的人越容易破罐子破摔。

一个人能否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的认知,取决于他能不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是一个人自律的基础,人只有在觉得自己很有价值的时候,才会自发地采取措施来珍惜自我、照顾自我,这便是自律。反之,他很大可能会选择自暴自弃。

我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觉得我的时间、我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宝贵的,必须善加利用。

这种自信是一个人心理 健康 的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

这两天,我总在想一个问题:你说我们这代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孩子做嫁衣,为孩子跨域阶层而努力,为此情愿牺牲陪伴和培养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这到底值不值?

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却想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其实就是“授之以鱼”跟“授之以渔”的区别。

作为父母,无疑都想把这两样都留给孩子,可很多时候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我们把重点放在其中的任何一点上,都会导致另外一点有所欠缺。

所以到最后,我们都一致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孩子有接受现实的勇气和改变现实的魄力,比为孩子留下万贯家财更为靠谱。

而这其中,自律或许是最为关键的一种能力,聪明和努力在它面前,可以说不值一提。

不论你成不成功,你可以不聪明、也不一定非要多努力,但你不能不自律。

作为父母,教会孩子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改变自我、认可自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龙”,也不是“凤”,不给孩子太高期盼、不让孩子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让孩子有最基本的自信,才有可能让他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