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列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1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列表
1. 除夕到十五大习俗小禁忌
-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
- 除夕夜,围炉庆团圆。除夕称为过年,意为旧岁至此夜而除,明日即换新岁。这日下午备牲礼祀神祭祖,称为“辞年”。除夕夜全家齐聚,围炉吃团圆饭,而且吃得愈晚愈好。
2. 年初一开春吉祥
- 以干支定开正时间,时间一到燃放鞭炮,象征赶走年兽;并在神明前供奉甜汤圆,以示开春。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还传说穿上红色内衣,全年都会“鸿运当头”。
- 到庙里祈福,同时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朝吉利方向前进,认为可招来好运!亲友相互往返拜年,道吉祥恭喜,祝福对方来年顺利、身体健康。
3. 年初二回门是喜
- 出嫁女儿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称为“回门”。早期还须由娘家兄弟前来迎接,并准备红包分送给小辈。回门时不能空手,且带给娘家的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4. 年初三老鼠娶亲
- 可安睡迟起,因为自除夕到初二都劳累,这日可以好好调息!俗称“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根据传说,这日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入夜后必须早早熄灯就寝,以让老鼠家族举行婚礼;并在家中各处撒盐与米,称为“老鼠分钱”。
5. 年初四恭迎灶神
- 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牲醴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6. 年初五拜财神发利市
- 称作“破五”,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方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五忙日”,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7. 年初七安顿身心
- “人日”,据说若这日天晴,代表会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8. 年初九祝玉皇生日快乐
-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会在庭院或寺庙的中央准备祭品,焚烧天公金,为玉皇大帝庆生。
9. 年十一子婿如意
- 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俗称子婿日。
10. 年十二归宁顺心
- 女儿归宁日。
11. 年十三稀饭配芥菜
- 吃了多日的大鱼大肉,依传统习俗,这天会吃较清淡的稀饭配芥菜。
12. 年十五提灯吃元宵
- 上元节,俗称元宵节或灯节,是天官大帝的生日,也是春节最后的一天,此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有小过年之称。这天依例会吃元宵,提灯笼。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列表(续)
13. 腊月二十四扫尘
-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14.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15.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16.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
- 赶乱岁。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
17.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 照田蚕。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 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18.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列表(续)
19. 腊月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兮二天
- 正月初一,金鸡报晓。正月初二,金吠报春。正月初三,肥猪拱门。正月初四,三羊开泰。正月初五,艮牛耕春。正月初六,马到成功。正月初七,人寿年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