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许多带有山西地名的村落,看看与山西哪些地方有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我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也就是个概数,而这里,与山西人则是实实在在的“六百年前是一家”。

北京众多的带有山西地名的村落,是600年前山西居民迁徙北京之后对家乡的思念。

这些村落的名字大多以当时的“州”“县”命名,比如“石州营村”“河津营村”等等。

一个官府变卦的民间故事

童年时期听老人们讲故事,说很早以前山西人太多,官府要把山西人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让他们开荒种地。山西土地肥沃,谁也不走。官府没办法,就说,不想走的都赶在几月几日前到洪洞的大槐树下集合,不去集合的就得离开山西,去别的地方。老百姓听了,都拖家带口的在官府指定的那天前到了洪洞集合。谁知道,官府变卦,成了到了洪洞的就必须走。而且采取强制措施,都被捆起手,在官府的押送下前往。

接着就有了第二个故事,就是“解手”。所谓“解手”,就是解开手上厕所。估计“解手”文雅一些,慢慢就演变成了上厕所的雅称。

故事终归是故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的内心想法,比如说官府变卦一事。在当时,让山西人离开故土,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山西人口超过河北河南两省总和

直到今天,人们谈论起山西人,还会说山西人恋家。

其实这是有地理文化渊源的。 历史 上的山西,特别是晋南地区,地肥水美,物产富饶,灾年和战事相对较少。在农耕文明时代,山西是公认的好地方。人们大多不愿意离开,而且,由于兵荒马乱,外地人涌入山西也不在少数。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山西总人口已达到400余万人,而相邻的河北(当时为北直隶省)和河南,人口均在189万左右。

人口是一个地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当时明朝开国时间不久,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京城区域地广人稀,虽然在此之前已有过数次移民,但终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在有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和五月、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的人口徙京之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永乐二年(1404年)七月、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又有数次规模较大的人口徙京,而与山西关系密切的就有四次,分别是建文四年、永乐元年、永乐二年、永乐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