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说千古名句(45):人怎样才能到年老仍“眼不花,耳不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9
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

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

【译文】

眼光所到之处如果不合乎礼就会心生淫邪,耳朵听到的话如果不分是非就会惑乱袭心智,口中说出的话如果不能合乎情理就会引发乱事。眼、耳、口这三关不可不谨慎把关以保身。

【解读】

在人类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人们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眼睛就能随时看到世界上各种图文、声音、视频信息,无论是美善的、弘扬正气的内容,还是无聊的、古怪的、邪恶的内容,都能在互联网上轻松获取。

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难做到自动屏蔽不良信息而妄视,“妄”是“非分”之意,眼睛把控不住窥探不合理的事物而使内心产生淫邪的念头。

古人讲:“淫近杀”,意思就是淫邪近乎自杀。

中医讲“眼藏神”,人的眼睛藏一身之神,在妄视的时候,对神的消耗最为严重,神耗则导致内虚,内虚则乱,乱则更妄视。这个恶性循环使眼睛过度的消耗神情,形成慢性自杀。

这就是成人刷小视频停不下来、孩子沉迷游戏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小孩子的最佳生命状态是“耳聪目明”,老人的最佳状态是“眼不花、耳不聋”,这两个状态都是元气充足的表现。

耳朵不分是非,贪着声音的刺激,就会惑乱而耳聋,耳过度追求高频率的享受,不但降低身体的敏感度,还耗散人的元气。

人身体的大贪之位就是眼睛和耳朵,眼贪五色,耳贪五音,人最容易放松警惕的就是眼睛和耳朵,不知不觉消耗精、气、神,导致早衰和疾病丛生。

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无事生非”就是语言导致的乱象,既给自身招麻烦,又制造祸乱贻害他人。

“言”和“语”不是一个概念,“言”是人与自我的对话,“语”是与他人的交流。

“口妄言则乱”意思是讲话者自身的素养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讲出的话几乎是负面的、片面的、自以为是的,不但让听者不适,还会制造是非。

有素养的人习惯自我对话,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在素养达到一定高度后讲出的话能温暖他人、照亮他人。

而目妄视、耳妄听的人必定会妄言,这是一个明显的因果关系。

妄言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太多不该看、不该听的人、事、物,自身内在虚妄,向外口出狂言,语出伤人,制造祸端,他的人生必然常常处在是非之中而无法自拔。

所以孔子教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就是希望儿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此修炼自己的身心,以成就自己的德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