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之舟》试讲教案及备课思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单元首页揭示了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见下图:

单元导语定下人文主题: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语文要素定下单元学习目标:

1、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下面正式进入课文: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蕴含的感情。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初步掌握表达感情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父亲对我的爱,感受父爱。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仔细品味文中描写的五个场景,体味笔下的真挚感情。

②难点: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来表达感情。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答:梦中出现的场景有:

①卖茧给“我”买枇杷吃;②摇船送“我”上学;③住旅馆想为“我”加钱换房间;④庙会上给“我”买豆腐脑;⑤回家为“我”糊万花筒;⑥雨雪天背“我”上学;⑦替“我”铺床;⑧在船上为“我”缝补棉被。

2、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首先小渔船多次出现在文中,出现在我和父亲的感情联系中,是文章的一个线索。其次,在我的成长里,父亲摇着船带我去向一个个新征程,小渔船见证了这一切,见证了父亲对我的爱。再者,父亲的爱也像小渔船一样,一心只想托举我,搭载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所以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文中场景和父爱。

3、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答:“新滋味”指的是心酸的味道,作者体会到父亲赚钱不易,家里倾尽所有供自己上学,自己既心疼父母,又突然意识到责任重大,自己要懂事该长大了,要为父亲分担重任。

*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答:能画出来,因为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的爱,作者把爱深深记在了心里,小船的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他记忆力。只要手上功夫到位,他就能画出小船。况且,作者真的画出来了,书中的配图告诉我们他还是一名画家,也画出了小船。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上篇课文我们学习了梁晓声写的《慈母情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写父爱的文章《父爱之舟》。我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但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载于一叶小舟之上,时常飘入他的梦境。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体会小舟里的父子情深。

2、初读课文: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精读课文:

提问: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提问: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提问: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为什么?

4、小结:这篇课文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他让我们看到父亲不只是如山般深沉这一面,父亲的形象,父亲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小事里,给我们摇船,给我们铺床,给我们买吃的……这些都是。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也要运用起来。

5、作业:当我们回想自己的父亲时,又是怎样的样子呢?选一件有代表性的事情来举例说一说。下节课来分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