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感思行 是一种卡片写作法,欢喜战友在他的课程《卡片写作,科学高效的积累素材》里详细介绍了这种卡片创作法。
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我一直没用起来,不知如何着手。我现在打算深入研究一下,然后真正开始写起来。
这篇课程前一段时间被替换掉了,我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找到,只好向七布斯战友求助。感谢七布斯帮我找到了这篇文章。
言归正传,开门见山。
见 :如实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感 :记录下情绪/思想上的变化。之前是什么样,得知这件事之后什么样,写下来。
思 :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给你带来的启发是什么。
行 :最后是行动,具体你怎么做。
我相信看了这些描述,你可能隐隐约约明白,也可能还有点糊涂。没关系,我也一样,案例的重要性这时就显现出来了。下面我分析原文中的例子,是作者学习梁宁课写的一个 见感思行 卡片。
为什么要先提一个问题?作者在文中说了, 没有问题就没有答案 ,你见到的素材一定是解决你某个问题的答案。作者学习梁宁的课就是要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是其中一个。
这句话我还没理解透,有的现象、内容还无法提出问题。
见 就是阐述所见,看见什么写什么,直接写出或总结观点,很容易理解,就不多说了。
感 的解释是记录情绪或思想上的变化,不是很好理解。看作者的案例,应该是见之后有所领悟,对某个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这里就是对情绪有了不一样或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部分对我来说有点难,也不知道理解得到不到位。
作者说在这一步还要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换句话说,也就是关联经验,看看这个知识是否能和以往的经验或你知道的案例联系起来。作者这里举了乔布斯和李笑来的例子,分析他们情绪背后的原因。后面孩子练习的例子有点突兀,不过也能看出来是在论证满足与愉悦的关系。
我理解这一步的 案例 很重要,可说是重中之重。如果你不能想起相关的案例或相关的经验,那就说明你没有理解知识,也没有理解问题。如果实在想不起来,说明这个知识你还没有经验,也可能暂时对你没用。
另一点就是有所启发。作者的启发就是做事要设法产生愉悦感。没有怎么办?学学笑来老师。我觉得这一条可能不是必要的,也可能没有启发。
行 本来很容易理解,基于见感思,给出你的具体行动,可是作者的案例却又让我觉得行变得深奥。我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继续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然后输出有价值的文字。感觉似乎与其所感所思没什么关系,或许这是一件让作者愉悦的事吧。
我理解行就是基于见到的这个知识,以及你的所感所思,规划一个实际的应用,定出目标和具体行动方案,然后去践行。
见感思行一套下来,不仅完成了卡片创作,积累素材,还能促使知识内化,变成你自己的能力。
知识如果不能应用,就不算学会,我现学现卖,这就练练手。
第一个素材来自《掌控》。
为什么运动不能坚持下去?
见:身体状态和精力状态变好,不是因为高强度运动,科学化的运动方案才是让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变得更好的重要原因。
感:运动不是强度越高越好,苦苦坚持的结果就是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要科学化运动?
思:我以前跑步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看别人配速5分多,也想往6分以内跑,结果导致气喘吁吁,非常辛苦,只想尽快跑完。现在知道不能离舒适区太远,大部分时间在第一个心率区间轻松跑,配速一般在6分半到7分,跑起来也不辛苦。
还听说有些人做高强度肌肉训练导致肌肉溶解,也有平时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发生危险的。
行:可以循序渐进,在三个月内10公里跑到6分左右。每个月跑量从110公里到130公里,看身体状况,每周跑步3到5次。
第二个素材来自国娜班长的打卡。
如何防止遗忘每天的任务?
见:每天起床后,把当天要做的事或应该做的事写出来。这么做的目的是,不占用大脑空间,同时又能防止遗忘,也就是将大脑的记忆分给纸和笔来承担。
感:把每天的任务记下来,就可以专注于任务,做完一项划掉一项,不用记也不怕忘了。
思:最近感觉记性不太好,经常忘记一些事。前两天回家又忘记取快递了,又下楼跑一趟。上周连续两天忘记去银行取票据,昨天忘记买鸡蛋。
行:明天就开始行动,早起用便签写下一天的主要任务,先养成习惯。
看了看自己写的,还是不怎么满意,一个技能学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不知道别人是多长时间学会的,这篇文章我至少看了十几遍,好像还是没学会。
完全掌握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写的过程中可能会领悟得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