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浅析彝族人的生死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一个彝族老人过世了,活着的人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多少悲伤的情绪,他们喝酒吃肉、唱歌跳舞,似乎是在祝福老人从此得到了解脱,能够脱离人间的苦海,投入祖先的怀抱,从此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到达兹兹普伍(西方极乐世界),过神仙般消遥快活的日子去了。

这跟彝族人的世界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彝族人认为,生活在人间的人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一个是肉体,一个是灵魂。肉体虽然在人间消亡,但灵魂从此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得到了解脱,能够无所顾忌地得以升华,到达虚无缥缈的天空,与祖先亡灵温暖地在一起,过上自由而轻松的日子。

消亡后的祖先灵魂,每年只有两次光顾凡间的机会,他们来到子孙儿女家中,享用后辈们供奉的祭祀供品,再悄无声息地回到兹兹普伍,继续过着自己消遥快活的日子。

彝族人的祖先两次光顾人间,一次是每年七月的火把节,一次是每年十一月的彝族年。

七月,当万物生长茂盛之际,彝族人就会过一个特殊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里,彝族人杀鸡宰羊,备好美酒,供奉神龛,让祖先亡灵来在家中享用,然后活着的人们向祖先亡灵祈求平安 健康 、牛羊马匹、五谷杂粮,保佑一家人富贵安康。

应该说,这既是一种孝心的敬奉,也是一种精神的安慰。迎来祖先亡灵,足以说明生在世间的人们自然有天堂的祖先亡灵在保佑着自己,送走祖先亡灵,心中会有莫大的欣慰,敬奉过祖先亡灵,自然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干事创业都会底气十足,毕竟生活在神秘之所的祖先会随时保佑自己的事业和平安。

到了五谷丰登的十一月,彝族人家中囤积了足够的粮食,畜圈里的牲畜也肥壮硕大,随便拉出其中一头肥猪杀好洗净,将肉或炖或煮,或炒或烧,用绘了五彩花纹的托盘盛装上喷香的精肉再恭恭敬敬地敬奉在神龛上,祈求祖先来年一如继往地保佑一家人的平安 健康 、人畜兴旺,然后再敬畏肃然地送走祖先神灵,自然同火把节那样有了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寄托,干事创业精气神十足。

彝族人有一首歌唱道:雨下了,不要怕;风起了,不要怕;荞叶落了,不要怕;树叶黄了,不要怕;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要怕。

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歌,也是一首安慰人心的歌。

彝族人大多生活在云贵高原上,他们居住的环境条件大多是崇山峻岭和高山峡谷,四周大山高耸,河流湍急,他们的生活方式半耕半牧,常年累月与周围恶劣的环境条件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彝族人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繁衍生息,生存境遇恶劣,彝族人与周围环境做着顽强的斗争,自然形成了的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从彝族人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或是民间歌谣里也可以洞见一斑。

由此,彝族人的世界观自然形成了一种悲情的精神气质,从他们的民歌里可以领略到悲伤的情调,难怪有人每每听了彝族歌谣后感叹地说:彝族是一个悲伤的民族,不知他们在 历史 上吃过多少苦头,经历过多少磨难!

最近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似乎可以看到彝族文化的符号和基本元素,有人甚至说那是彝族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争不得不匆匆焚烧掩埋祭器南迁的物证。

关于彝族人的 历史 ,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彝族人是北方迁徙到南方的民族,有人说彝族人是从东方迁徙到西方的民族,也有人说彝族人压根就是土生土长的民族。

不管专家怎样解读,彝族人没有一本权威的 历史 书来阐释自己的 历史 ,人们只能从迷雾重重的 历史 天空里留下的只言片语中猜测挖掘彝族人的 历史 。

彝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在 历史 的长河里,文字大多掌握在比摩阶层的手中,文字成为垄断阶层谋利的工具,因而掌握文字者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中并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职责,而是故弄玄虚、添油加醋地给彝族的 历史 蒙上了一层难以解开的迷雾,从而使当代彝族人解读自己的 历史 、挖掘民族的文化人为地增加了难度。

由于垄断文字阶层的故弄玄虚,彝族人大多只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自己的文化和祖系,从而使得彝族人的 历史 变得扑朔迷离,毕竟口耳相传的 历史 文化有太多的局限性。

彝族是一个伤情的民族,一方面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高山峡谷之中,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没有一部权威的 历史 解读自己民族的 历史 。许多彝族专家学者都渴望能在这个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无奈 历史 的河流漫长, 历史 的迷雾太过浓厚,他们无法穿透 历史 的天空,解读 历史 的真相。

人们只能从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心理特征及地域空间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

不管 历史 如何发生沧桑巨变,也不管彝族人的 历史 在风雨飘摇中如何演绎,彝族人信奉祖先崇拜、彝族人每年有过火把节和彝族年两个重大节日的习惯是人们不争的事实,彝族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生死观也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