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的生活苦不堪言,路遥给了他一点“甜”,心不会那么酸涩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平凡的世界》揭示了孙少平一家生活的艰辛、难熬、缺衣少食,每顿吃不饱。七十年代农村那时大集体,人们天天劳动,累死累活,但仍然是勒紧裤子过日子,吃食威胁着人们,弄得人们焦头烂额。那年代在农村吃的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1

孙少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上高中,苦不堪言。

贫穷、烂包的孙少平一家,生活只靠上了年岁的老父及少安哥去维持,上有老,下有小,二人挣的工分不能撑起烂包子的一大家吃食。因此孙少平读书穿不暖、吃不饱,经常饿肚子。

少平知道,家里的光景已濒临崩溃。奶奶年近八十,半瘫在坑上;父母亲一大把年纪,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兰香升入初中,吃穿及费用增加。勤劳、善良、大字不识的姐姐嫁了个“二流子”王满银。王满银不务正业到处闲逛,“逛鬼”一年到睌不在家。姐姐一人拉扯两个年幼的孩子,通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家里接济救命粮。

在这烂包潦倒的家庭之下,自己还能上高中,真是阿弥陀佛,可还是哥哥牺牲了自己的上学机会换来的。家里实际上只有哥哥一个全劳力,二十三岁的哥哥从小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劳动,现在担起了重担,可苦了哥哥。

虽然孙少平多么希望自己能像一些同学一样领一份乙餐,这对他当时来说是多么荣耀。但他知道那是一种奢望,不可能的事,能上高中已是幸运了,他不敢有这“高端”的要求。每顿二个黑面馍,能丙餐都吃不起的孙少平,饥饿、贫困、自尊与自卑混合在一起,折腾着这颗年轻的心,这学孙少平上得太寒碜,太苦了。看到这,真的眼眶噙着泪水,想起我们上学时,生活也苦,但却没有如此的遭殃、蹩脚。正处于当今时代的年轻人,该看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受孙少平的困难,泪一般的读书年华,想想在这幸福的光明大道的社会里,该怎样的把书读好。

2

还好,孙少平读书虽苦,但生活对他投了二颗“糖”——命运赋予他爱看书的个性以及郝红梅、田晓霞的出现。这两点无疑给了孙少平苦难生活的温暖,生活的苦与精神的充实中和了。

人的生活一边潦倒时,另一边有可能得到某种慰藉,这样心就不会那么苦了。就好像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同时又给你打开另一扇窗。

生活窘迫、悲哀的孙少平,心里一片灰暗,似乎没有光亮。当他雨天拿众人走后剩下的黑面馍,又想在乙餐盆里淘剩菜时,还要回头去望望周围有没有人,再伸手去拿这剩吃的,饥饿、自卑、自尊,这几种味道交织混粘这年轻的心,如魔鬼缠身。泪水在他的眼眶打转,扑通溜下来,这日子过得真够局促、悲凉。自尊一直在烧着这十六、七岁少年的心,煎熬酸涩。也许上帝是公平的,在这苦涩的、灰黑的人生里,命运之神却投了二颗“糖”给孙少平——爱看书的个性及二个女孩的出现,这些抚慰了他伤感的弱弱的心。于是他心灵有了一点精神粮食,一丝丝甜甜的味道。

孙少平喜欢看书,养成了习惯,这无疑给他惨淡的生活酝酿了希望。早在初中时,他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投射了孙少平满满的正能量,如黑夜突然有了一道光。孙少平越来越爱看书,这习惯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双水村外还有一个精彩的,令人向往的世界,这是孙少平心中的“阳光”,这是孙少平的精神“粮食”。正因为这样,这苦日子灵魂有了充实,孙少平的高中生活没有那么悲寂、苦涩。

孙少平除了这精神“粮食”,还有另一种精神“粮食”——友情。

在孙少平刚上高中时,人生地不熟,吃不饱穿不暖,此时可悲哀了,生活苦不堪言。而在这时,他遇见了郝红梅,同病相怜的郝红梅。贫穷拉近了他们的距离。生活向孙少平投了这颗“糖”,滋润着这颗年轻的心。这是个骚动的年龄,孙少平落寞的生活突然遇着一个与自己境遇相仿的女孩,这微妙的情感便是一剂良方,郝红梅的关注让他潦倒的生活有了一点温暖,这似友谊,又似初恋的感觉让孙少平心中荡漾,再说他们讨论《红岩》里的人物亦产生了共同的默契。尽管后来郝红梅拒绝了他,但这段日子却温暖了孙少平暗淡的生活,也助长了他的成熟。

孙少平虽然和郝红梅“掰了”,那只是一“小闹剧”。而在不久,他遇着“一道光”,一道影响他人生的“光”——那就是田晓霞。因为演戏他和田晓霞认识了。清新脱俗,很具时代感的田晓霞,有思想、有见识,她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着、影响着孙少平灰暗的、酸楚的生活,他又从友谊中获取了对未来的向往。他们常在一起谈未来、谈生活、谈时事,激情燃烧的岁月撞击着两颗燃烧的心。田晓霞这颗充满正能量的“糖”更温润了孙少平贫苦的高中生活,孙少平后来也没那么自卑了,他和同学也越来越靠近了,心也没那么涩了。孙少平人生的改变,思想的认识,这离不开田晓霞给了她心灵的“催化剂”。

作家路遥给了孙少平这“两颗糖”,生活再苦再累再酸涩,日子噙着泪水,也能足够撑着孙少平度过高中阶段,更何况这“糖”更掀起了孙少平对未来向往的狂涛浪涌。

是的,每个人的路都不会一帆风顺,会有很多沟沟坎坎,但沿途也有不少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终生难忘!珍惜拥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