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城市里待久了,总会听烦人声车响,看腻楼群街道。这时候,便渴望逃离,想到自然山水中走一走。只是最好避开名山胜水,尤其是节假日。不然的话,仍然避不开赶会般的人流和浓烈的烟火气。

其实,山不在高,无人则静,水不在深,有鱼就行。在这种无名山水中小住几天,才会感到一种大放松大自在。

黎明,你可能被不知名的小鸟清脆的歌声叫醒,揉揉眼,伸伸腰,山风吹来,打一个舒服的冷颤,感知东方混沌的天色中,一片由青蓝到黄红的颜色晕染变化。一种天地大变之前的安宁,在你屏住呼吸的等待中,一轮红晕晕温润润的太阳悄然升起,那么端庄柔静,那么清纯无尘。你会被这种大美所感动,所震撼。

夜晚呢,白天不起眼的山峰在天幕的咉衬下,摇身变形,如黑色的剪影,如马如熊,如人如鸟,似静似动,似睡似醒。再看满天星斗,亮晶晶,明灿灿,要是赶上夏夜运气好,林间草上到处飞舞着萤火虫,轻悠悠飘忽升降,真如仙境一般。

这里的水也别有趣味。因无名便少了污染,因人少而成就一股好水。浅浅的,轻轻的,静静的,秀美如秋月,纯静似处子。掬一捧到口,清凉入肚,你会体验到“真水无味”的禅意。鱼总是有的,虽不大而有形,三五成群,随意聚散,轻松自如。石头下面少不了傲慢的螃蟹和调皮的小虾,还有叫不上名的小生物游来游去,平添了许多热闹。要是巧遇山间小瀑,那更是惬意,飞瀑独在幽静处,不为名显,不求人赞,似雨如雾,淅淅沥沥,飘飘扬扬,自由自在,挥洒自如。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由生出童心,仰脸接瀑,任细水柔情浇洒久已世俗的面孔,洗去红尘,洗去伪装,洗去功名铜臭。

有一位朋友说,一到大山中就想放开嗓子喊叫。其实,所有人在山水中都想喊叫,现代文明中,人要想活得有头有脸,不得不捏住嗓子装斯文装教养,小声说话,低眉做人。等到终于有一天可以放开嗓门说话,人已经老了,没有力气也没有兴趣说,也不再有人愿意听了。可是人毕竟从野兽进化而来,身上的那种兽性隐藏再深也会不经意显露,虽说有KTV,各种 娱乐 中心,供人放开嗓子,但那毕竟是公共场合,也不得不顾忌旁听者的感受,只管五音不全跑调跑到萝卜地,也是按着词走嗓。这样仍是一种限制,有限制就不能尽兴了。

山水中就不同了,无人无神无兽,只有风吹鸟鸣鱼跃,一种远山的野性呼唤,一种长啸山林的原始欲望便不期而至了。长啸是无词无调的,是扯着嗓子胡喊乱叫的,这种啸叫如长江大河决口而出,将长期的压抑苦闷堵塞一冲而破。由此也可看出,人活在名利场中,竟然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不愉快不真实。人之所以从远古山林野水中逐步走入文明 社会 ,原本目的是为了活得更自由更自在更幸福,怎么越文明反而越压抑越虚伪越苦闷?不如天上的鸟,不如水中的鱼,不如山里的兽,那般的逍遥恣意。

人处山水中,看天地无声而大美,鸟兽虫鱼无思而自在。山中有水,水边生山。山有树亦动,水无风亦静。动静互化互动,山水相生相连。山就是水,水也是山。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人道不就是山水吗?金木水火土为天地之五行,一山一水不就占全了吗?

圣经上说:“人源于尘土,归于尘土。”尘土就是山水。人是从山水中走来,蕴含着自然之精华,如同山水之灵魂。人在山水中等于魂归故里,所以只有置身山水之中才会感到舒服之极,自在之极,亲切之极。

当然,景由心生。想透了,尘世也是山水,心静山水至。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在闹市中也能如在山水中自由自在,才是真正的高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