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篇叙事性散文阅读要短和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1-12
迷人的蚂蚁
坐在这间破旧的乡村小学教室,可以看清窗外黛绿的远山——视线之所以清晰,是因为窗户没有玻璃。清凉的山风从左边的窗户吹进来,又从右边的窗户荡出去,了无障碍。
来山村小学,是为搞一次教育调研。教室里的孩子,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新鲜又好奇。
上课铃响了,这是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一群孩子响亮地吸着鼻涕,喊“老师好”。
年轻的女教师,说话的声音像云雀一样清脆。这堂课,她要教学生加减法。
她招呼学生聚拢到讲台。学生呼啦围成了一圈。老师说,同学们注意,老师要取出教具啦。手势和表情,犹如稔熟的魔术师。她取出两只盒子,然后用粉笔在讲台上画出大大的一个圆圈。
其中一只盒盖打开了。是一群大而黑的蚂蚁。顿时,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像涂上重重的油彩,虚张声势地喊,蚂蚁!蚂蚁!年轻的老师脸上漾着神秘的笑,纠正说,不对,这是教具,下面我们看蚂蚁如何算算术。
先做减法。两只蚂蚁被放置到圆圈的中间。一只蚂蚁受惊了,迅速地向圈外爬去,讲台巨大的裂缝挡住了去路,嘘声、尖叫声、拍打座椅之声,给蚂蚁提了个 醒,蚂蚁改变了行进的方向,还是爬出了圈外。圈中只剩下一只,这只蚂蚁误食了老师滴下的一滴蜂蜜,陷入了甜蜜的陷阱,不能自拔。老师微笑地指着它问,现在 还剩几只?“一只!”“二减一等于几?”“一!”这瞬间爆发出来的童音,响彻了整个山村。
于是,三只、五只、七只,被放置圈中。它们一只只地逃逸,正是为学生演示减法的运算。
加法开始了。另一只盒子被打开,几只瓢虫在盒子里仰面朝天,努力地向空中划着细腿。它们在老师的教棍下,一一走进圈中,为这群孩子演示加法。绚丽的色彩,憨态可掬的样子,短暂的旅程,脚下不平坦的路,行程中的波折,都成为孩子趣味与快乐之源。
这有多么神奇!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像一条条在快乐时光中游弋的鱼。几十分钟前,我还在为这群孩子没有电脑而感到遗憾,现在却为他们拥有如此生动的教具而感到幸运。上帝给每个孩子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
窗棂上停着两只蝴蝶,老师挥舞教棍,飞走了一只,这是减法,再飞走一只,还是减法;黄鹂的叫声,一声接着一声,这是加法,另一只鸟参与进来,还是加法。甚至,风,也一阵一阵赶来凑个热闹。
几只蚂蚁、几只蝴蝶、甚至几声鸟叫,都可以作为教具。这大自然迷人的教具,教会了乡村孩子天真烂漫。乡村是贫瘠的——低矮破旧的教室,窗户上没有玻璃——然而,贫瘠中又蕴含无限博大的丰富。
(选自《散文》2008第11期,作者查一路,题目原创)
11.“上帝给每个孩子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请分别指出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顿时,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像涂上重重的油彩,虚张声势地喊,蚂蚁!蚂蚁!
②这有多么神奇!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像一条条在快乐时光中游弋的鱼。
13.文中划线句子两次写到山风,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4.结尾句写到“然而,贫瘠中又蕴含无限博大的丰富”,这句话有含义和作用?(6分)
答案

11. 不会太多是指山村孩子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或城镇孩子相对缺失“自然”的教具);不会太少是指山村孩子拥有蚂蚁、瓢虫、等生动的教学工具及天真烂漫的个性(或城镇孩子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12. ①“虚张声势”,贬词褒用,表现出孩子见到新教具夸张、惊喜、得意的神情,也反映出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②运用比喻,表现出孩子沉浸在课堂的自由与快乐之中,也表达作者的肯定之态、欣慰之情。
13. 开头运用环境描写,以山风吹过教室,“了无障碍”,表现乡村的贫瘠,教室的破旧;结尾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风“也一阵一阵赶来凑个热闹”,表现出教具的迷人,教学的生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l4. 乡村是贫瘠的,教室是破旧的,教具是简陋的,但学习天地是博大宽广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感是淳朴和谐的,这是物质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顺应孩子天性的教学的赞赏。
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
4.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的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的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话。在春天,总是阳光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迷人的蚂蚁
坐在这间破旧的乡村小学教室,可以看清窗外黛绿的远山——视线之所以清晰,是因为窗户没有玻璃。清凉的山风从左边的窗户吹进来,又从右边的窗户荡出去,了无障碍。
来山村小学,是为搞一次教育调研。教室里的孩子,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新鲜又好奇。
上课铃响了,这是一堂一年级的数学课。一群孩子响亮地吸着鼻涕,喊“老师好”。
年轻的女教师,说话的声音像云雀一样清脆。这堂课,她要教学生加减法。
她招呼学生聚拢到讲台。学生呼啦围成了一圈。老师说,同学们注意,老师要取出教具啦。手势和表情,犹如稔熟的魔术师。她取出两只盒子,然后用粉笔在讲台上画出大大的一个圆圈。
其中一只盒盖打开了。是一群大而黑的蚂蚁。顿时,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像涂上重重的油彩,虚张声势地喊,蚂蚁!蚂蚁!年轻的老师脸上漾着神秘的笑,纠正说,不对,这是教具,下面我们看蚂蚁如何算算术。
先做减法。两只蚂蚁被放置到圆圈的中间。一只蚂蚁受惊了,迅速地向圈外爬去,讲台巨大的裂缝挡住了去路,嘘声、尖叫声、拍打座椅之声,给蚂蚁提了个 醒,蚂蚁改变了行进的方向,还是爬出了圈外。圈中只剩下一只,这只蚂蚁误食了老师滴下的一滴蜂蜜,陷入了甜蜜的陷阱,不能自拔。老师微笑地指着它问,现在 还剩几只?“一只!”“二减一等于几?”“一!”这瞬间爆发出来的童音,响彻了整个山村。
于是,三只、五只、七只,被放置圈中。它们一只只地逃逸,正是为学生演示减法的运算。
加法开始了。另一只盒子被打开,几只瓢虫在盒子里仰面朝天,努力地向空中划着细腿。它们在老师的教棍下,一一走进圈中,为这群孩子演示加法。绚丽的色彩,憨态可掬的样子,短暂的旅程,脚下不平坦的路,行程中的波折,都成为孩子趣味与快乐之源。
这有多么神奇!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像一条条在快乐时光中游弋的鱼。几十分钟前,我还在为这群孩子没有电脑而感到遗憾,现在却为他们拥有如此生动的教具而感到幸运。上帝给每个孩子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
窗棂上停着两只蝴蝶,老师挥舞教棍,飞走了一只,这是减法,再飞走一只,还是减法;黄鹂的叫声,一声接着一声,这是加法,另一只鸟参与进来,还是加法。甚至,风,也一阵一阵赶来凑个热闹。
几只蚂蚁、几只蝴蝶、甚至几声鸟叫,都可以作为教具。这大自然迷人的教具,教会了乡村孩子天真烂漫。乡村是贫瘠的——低矮破旧的教室,窗户上没有玻璃——然而,贫瘠中又蕴含无限博大的丰富。
(选自《散文》2008第11期,作者查一路,题目原创)
11.“上帝给每个孩子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请分别指出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内容。(2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顿时,孩子们黝黑的脸上像涂上重重的油彩,虚张声势地喊,蚂蚁!蚂蚁!
②这有多么神奇!孩子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像一条条在快乐时光中游弋的鱼。
13.文中划线句子两次写到山风,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4.结尾句写到“然而,贫瘠中又蕴含无限博大的丰富”,这句话有含义和作用?(6分)
答案

11. 不会太多是指山村孩子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或城镇孩子相对缺失“自然”的教具);不会太少是指山村孩子拥有蚂蚁、瓢虫、等生动的教学工具及天真烂漫的个性(或城镇孩子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
12. ①“虚张声势”,贬词褒用,表现出孩子见到新教具夸张、惊喜、得意的神情,也反映出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②运用比喻,表现出孩子沉浸在课堂的自由与快乐之中,也表达作者的肯定之态、欣慰之情。
13. 开头运用环境描写,以山风吹过教室,“了无障碍”,表现乡村的贫瘠,教室的破旧;结尾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风“也一阵一阵赶来凑个热闹”,表现出教具的迷人,教学的生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l4. 乡村是贫瘠的,教室是破旧的,教具是简陋的,但学习天地是博大宽广的,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师生情感是淳朴和谐的,这是物质所不能取代的。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顺应孩子天性的教学的赞赏。

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以生命,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 .
4.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的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的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话。在春天,总是阳光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8)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阅读全文,说出女儿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
答:在女儿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2.第7段的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引出下文(或“承上启下”也可)由“看雪”的描绘转入对妈妈的回忆(如答成“爱雪原因的记述”也可).或:为后文写她妈妈离世作铺垫.
3.品味语言
揣摩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对女儿的爱.
②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象征意义?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扣“夜黑”),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5.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意义?
①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②象征纯洁的心灵

做父亲
丰子恺
(1)楼窗下的弄里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骨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4)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它们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绝对屏除外来的诱惑而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且让这个“咿哟咿哟”来打破门庭的岑寂,当做长闲的春昼的一种点缀吧。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笼。“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一瞬间我的心也屏绝了思虑而没人在这些小动物的姿态的美中。体会了孩子们对于小鸡的热爱的心情。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就变成了咫尺天涯。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否?”“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13)他说过便昂然地向前进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我原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的,不料讨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庭中柳树正在骀荡的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安稳的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就不肯让价了!”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吧,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有删改)
【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11、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4分)

第(2)段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第(4)段

孩子们见我出来,大家回转身来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的喊声由命令的语气变成了请愿的语气,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第(8)段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

不舍

12、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4分)

13、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

14、关于文中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
我赞同第 种看法,理由: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二)

第11题:第二段(高兴、惊喜等)第四段( 渴望、祈求等)第六段(不舍)

第12题:①没挑担者的无情;②自己家里贫穷。

第13题:①温情、充满生机;②进行对比,突出挑担者的无情,孩子们的无奈。

第14题:不应该,因为孩子还小,很单纯,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说下去,会误导孩子,颠倒是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