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龄的“三杨兴学”办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2007年03月17日 重庆商报
二十世纪初叶,重庆文教界曾广为流传着“四大金刚”之说。所谓的“四大金刚”,并非横眉怒目的赳赳武夫,反倒个个都是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的大学问家,这四位学人即向楚、文伯鲁、梅际郇、陶闿士。稍后,文教界又传出“三杨兴学”之说。这三杨,指的就是杨芳龄、杨重熙、杨世才三位执教鞭倡新学的教书先生。
重庆南岸黄桷垭的文峰山下,有一所创办于1894年的广益中学,广益中学是由广益书院演变而来的,是英国基督教公谊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1925年“五卅”运动波及全国,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广益中学校园内亦掀起了驱逐洋人校长学潮。正是此时,杨芳龄接任了广益中学校长之职,直至重庆解放。
杨芳龄祖籍江西吉安,生于1894年。他是由私塾考入广益,毕业于南岸广益中学的学子。再由教会推荐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继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专攻教育,归来回到广益中学任教的。出任校长后,在杨芳龄的主持下,广益由教会主办转变成了私立中学,校园校舍增添了,运动场拓宽了,藏书达数万册的图书馆建成了,高中部办起来了,学生多达800余人,名师任教广益,遂使广益中学一跃而成为全市的名校,享有“江巴学校之冠”的美誉。
坐落在市区上清寺中山四路的求精中学,是1891年由美国基督教传教士鹿依士创办的,其前身为求精书院。为广东填川移民后裔的杨重熙,在求精中学毕业后,于1919年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主修教育,旋即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勤工俭学攻读教育专业。学成归来,回到母校任教,从1934年始,担任求精中学校长直至1949年。
杨重熙上任伊始,力改洋化教育模式,倡导新学,首倡向贫苦百姓子弟招生之举,令世人耳目一新。任校长十五年间,陆续办成了求精幼稚园、求精小学、求精中学、求精商学院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机构,为桑梓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园地。
祖籍四川乐山的杨世才,少小家境贫寒,父母早逝,后经英国传教士帮助,方才进入成都就读华西协合大学英文系的。杨年轻时,在长沙办过半工半读性质的大同合作社,也曾创办过书店,编办过刊物,后出任重庆宏育中学校长达十年之久。其倡举的“劳工神圣”办校宗旨,为当时重庆教育界一大创举,深为时人称道。
办学的“三杨”,同为教会学校出身,共同倡举新学,均各有建树,有好事者故称之为“三杨兴学”。然而兴学的“三杨”,解放后归途各一。正当人民政府欲给安排工作之际,杨世才英年早逝。杨芳龄与杨重熙,均因出身教会学校,留学英美而蒙冤受屈,先后含恨辞世。
“苛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屈原.九章.涉江)。杨世才办宏育中学之“宏大博育,劳工神圣”宗旨,杨芳龄办广益中学之爱国精神,杨重熙力改洋化办学为平民百姓之大众方针,毕竟不为人们所忘。历史的误会,终将大白于天下。兴学的“三杨”,历史最终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这是令人欣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