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10-30

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虽然我国古代曾经有过“慈母多败儿”“养不教,父之过”之类的警句,但是因为孝道的影响,很少有人会将自己性格、人格上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父母。

不过随着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网络的发展,我们也明白了一个新词汇,那就是“原生家庭”。

所谓原生家庭,是个体成长所在的家庭环境,包括养育人和兄弟姐妹。如果一个人有爸爸妈妈,那么他的原生家庭,一般是爸妈为其组建的,如果由养父母带大,就由养父母组建。

原生家庭一词提出的意义在哪?

因此,在心理学上,处理一个人的某些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通过回溯原生家庭的生活找到根源。

但由于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得越来越多,导致许多人都无法正确看待父母人,也会因为自身的一些原因而怨恨父母。

虽然这样的极端的想法不可取,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父母在子女童年时期对他们进行的伤害。

如果父母能早点知道该如何减少伤害,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性格更加完美,也将与父母关系更亲近。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德国著名心理医生斯蒂芬妮·斯蒂尔也给出了回答:

“父母对孩子会造成伤害,主要是在他们的成长时期,没有满足四种需求。”

到底是哪四种需求呢?

第一种:关系需求

人是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与生活中的各种人,建立各样的需求,比如父子,父女、师生、朋友、伴侣等。

但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父母虐待、忽视、冷落、遗弃,那么他的关系需求必然是没得到满足的,内心总是害怕、不安的。

长大之后很可能变得孤僻,不知该如何与他人相处或过于依赖他人,又或者缺乏同理心。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是0~3岁的时候,尽量将他们留在自己身边照顾,建立依恋关系,平时不要吝啬对子女的关爱,给足他们安全感。

第二种:独立与掌控需求

孩子到了一两岁的时候,就会开始产生自我意识,渴望掌握一些东西,于是他们不断探索,充满了好奇心,喜欢问东问西,想自己尝试某些事物。

但如果父母制止了他们的这种需求,比如孩子想挑自己喜欢的衣服时,爸妈替他做了决定,就很容易导致子女将来过度依赖父母。

又或者孩子讨厌父母的控制,对独立非常渴望,结果矫枉过正,不愿信任他人,以及会通过攻击别人来捍卫自己的独立与自由。

因此父母在给予孩子必要的感情需求后,对他们自身的想法喜好,以及可自己完成的事情给予理解和支持。

第三种:快乐需求

所谓快乐需求就是孩子自身的欲望是否得到满足。比如他们想打游戏,想吃零食以及做其他让自己高兴的事情。

虽然过于释放自己的欲望,难以形成自控力,但长期被压制欲望、快乐,会让孩子成为对自己他人都非常苛刻的人,觉得享乐花钱休息是错误的事情。

又或者长大之后为了满足小时候没被满足的快乐,变得无法控制自己,极度缺乏自律,没有一点自控力,反而更加沉迷于各种短期的快乐,如一天到晚打游戏、看电视、吃零食。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孩子平衡他们的快乐与欲望,也就是既要适当满足他们的快乐需求,又要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

第四种:自我价值与渴望被认可的需求

这一需求不只是孩子所需要的,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有这方面的追求。正如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第4级和第5级分别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阶段,他们的这一需求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斯莱曲提到过镜像的自我价值感知这一概念。

它指的是人会通过他人行为来判断自己是好还是坏,就像照镜子一样。

如果一个小朋友不管做什么事情,取得多好的成绩,父母都认为他很没用,那么这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说他很没自信、很自卑。

而从小被鼓励、被夸奖、被期待的孩子自我价值需求被满足,对自我的认同感更高,他将更加自信

第2个回答  2023-10-30

1. 情感分析:

怨恨原生家庭的情感可能源于多种原因。首先,可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出现了问题,导致个体感受到被忽视、被误解或者被冷落。其次,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冲突,使得个体在家庭环境中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和痛苦。最后,也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与个体的期望和理想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使得个体对家庭产生了失望和绝望的情绪。

2. 安慰建议:

首先,我想告诉你,你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这是我们作为人的一部分。你有权利感到痛苦,有权利感到困惑,有权利感到愤怒。这些都是你的真实感受,你有权利去体验它们。

其次,我想让你知道,你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和你一样,他们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类似的问题。他们也许正在寻找答案,也许正在努力地寻找出路。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感受,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想鼓励你,无论你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都不能定义你的未来。你可以选择接受过去,也可以选择改变现在。你可以选择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你可以选择继续痛苦,也可以选择寻找快乐。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有权利去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第3个回答  2023-10-30

人们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对自己的原生家庭产生怨恨或不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家庭冲突和矛盾**:持续的家庭争吵、矛盾或冲突可能导致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产生怨恨。

2. **忽视或忽略**: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感觉被忽视或忽略,可能会对家庭产生不满。

3. **虐待或虐待经历**:身体、心理或性虐待会对受害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加害的家庭成员或整个家庭产生怨恨。

4. **高期望值与压力**: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可能导致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和不满。

5. **对比与比较**:与其他看似“更好”的家庭进行对比可能导致某些人对自己的家庭感到不满。

6. **经济困难**:贫困或经济压力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产生怨恨。

7. **价值观和信仰的冲突**:随着成长,个体可能会发展出与家庭成员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这可能导致冲突和怨恨。

8. **独立与自主**:在青春期或成年初期,个体可能会努力寻求独立和自主,这可能与家庭的期望或规范产生冲突。

9. **家庭的秘密和隐瞒**:家庭中的秘密、隐瞒或不诚实可能导致成员之间的信任破裂。

10. **家庭角色的固化**:在家庭中,某些角色和期望可能被固化,如“老大”、“顽皮的孩子”等。这些固定的角色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成长。

对于许多人来说,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复杂的,充满了爱、怨恨、期望和失望。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有助于解决这些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第4个回答  2023-10-30
人有时候会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暴力、虐待、忽视等,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原生家庭产生怨恨。2. 父母期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者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压力,觉得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从而对原生家庭产生负面情绪。3. 缺乏关爱和支持: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不足,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忽视或者被抛弃,从而对原生家庭产生怨恨。4. 成长经历: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如果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没有得到来自家庭的足够支持和帮助,他们可能会对原生家庭产生怨恨。5. 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与原生家庭的价值观相悖时,可能会对原生家庭产生怨恨。6. 比较心理:人们往往容易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待遇或者成就不如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家庭的孩子,他们可能会对原生家庭产生怨恨。需要注�,怨恨原生家庭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就是道德上有瑕疵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寻求理解和宣泄。在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情绪时,寻求专业帮助、自我调适和建立健康的心理边界都是有益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包括原生家庭的成员。理解和接纳他们的局限,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第5个回答  2023-10-30

人有时会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主要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例如,原生家庭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家庭关系,比如父母之间的争吵、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或者暴力等,这些都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伤害。


原生家庭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过度严格的管教、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过度溺爱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产生负面影响。
原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可能会对人的成长产生影响。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未来发展,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时,他们可能会怨恨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原生家庭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个人的努力和心态也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