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三寸金莲馆”,3000双小鞋,散发着古代女人聪颖与智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自古以来追求美是女人天性使然,千百年来不曾改变,随着时代进步,女人对美的认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百年前的女人以何为美?那时的男人对女人美的认知,除了容貌,还对女人的一双脚产生了兴趣,从而催生出长达千年小脚女人的悲惨命运。 如今,在成都有家博物馆,就展示着3000多双各地小脚鞋,记录着那个年代女人与脚的悲戚故事。 催生小脚女人的背景,是古代交通和信息的不发达,加上那时女人地位不高,从而衍生出裹脚的陋习,这是古代男权社会对女人的一种畸形审美。 在现实中,我曾见过裹着小脚的姥姥。她说,她们那个时候,女孩在四到五岁时就开始裹小脚,由于怕疼,小孩没裹时吓得直哭,但别人都裹,家里大人吓唬说如果不裹以后嫁不出去,所以小孩哭也不顶事,必须裹。 姥姥回忆说,小孩裹脚的事儿,由奶奶们来帮着完成。先拿一块白布一圈圈缠在脚上,越缠越紧,一直缠到骨骼定型成年以后,才能摘下来。刚裹时由于不适应,疼得直哭睡不好觉,但没办法也得忍着。 裹小脚一般三四年「 ”定型”,有的运气不好,脚型不好看的还要用布裹终生,太遭罪了。 什么样的才算最完美的脚?裹脚时要求把脚裹到弯起来,脚不能大于三寸,大约9厘米左右才算完美,因此被称作「 ”三寸金莲”。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迎合男权社会的畸形审美观。在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女人美不美不仅看长相身材,还要看脚。「 ”三寸金莲”是美女标准脚,四寸是「 ”银莲”,四寸以上叫「 ”铁莲”,铁莲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丑女了,嫁出去很难。 第二个目的,是限制女人出门,不能走远路。 由于小脚中心点小,走路不能过快,时间长还很容易疼,这样女人们就不能出门乱跑了,在家安心相夫教子,这样在外拼搏的男人们才放心。 在古代,大户人家都有一个花园和假山,假山除了用于观赏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让家里的这些「 ”三寸金莲”女人们站在假山上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在家就不会太闷。 而这期间,缠足也是经历曲折。到了清代,满族统治者认为这是一种陋俗,禁止女子缠足。顺治元年(1644年),孝庄皇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而到了康熙七年(1668年),却又开禁,缠足之风兴起,不仅汉族女子缠足,连不少满族妇女也效仿。 直到太平天国政权建立后,才颁布了禁止缠足令。而在我国,这种陋习从北宋开始,跨越时间长达千年。 不过,深宫高墙和苦痛也没能阻挡住女人们的爱美之心。来看看展馆中这些我国古代各地小脚女人们为自己亲手做的小脚鞋,不同场合要穿不一样的鞋,十分讲究。按照现在的审美,也是十分时髦,散发着智慧。 一、婚鞋。婚鞋是喜鞋又称上厅和塔堂鞋,是结婚时新娘子穿的。上面绣着玲珑的凤凰和牡丹。如果是官家的女儿出嫁,鞋面上还绣上龙凤。 二、丧鞋。这种鞋以纯白色或暗色为主,鞋上没有花纹和绣花。丧鞋也分年限,没有花纹的是丧事后第一年穿的,第二年开始可在上面绣少许图案,第三年丧鞋图案可以比第二年的多一些。 三、寿鞋。寿鞋是当寿终正寝时所穿的。这样的鞋,底部绣有莲花图案,寓意「 ”脚踩莲花步步高升”之意。 四、皮鞋。皮鞋不仅现代有,其实古代也有了这种鞋,这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一种鞋。展馆中的这双「 ”三寸金莲”小脚鞋,看起来皮质很好,虽然历经上百年还是光彩依旧,只是鞋尖有点破损。 五、雨鞋。遇到下雨天时,小脚女人也有雨鞋。有人会质疑鞋跟不高怎么防水,答案在它的底部。这鞋底大部分是用皮或者木头做的,这样防止水把鞋底打湿;然后鞋面上抹上桐油,可以起到防腐防潮的效果。不得不感叹古人智慧。 六、家里穿的鞋。很多人好奇,古时候小脚女人平常在家时会穿什么鞋?在这座「 ”三寸金莲”博物馆里也找到了答案。 在我国各地,每个地方的鞋不一样,安徽的鞋简单大方,除了面上的绣花,就连鞋帮和鞋底也都有美丽花卉图案。山东小脚女人的鞋子最漂亮最洋气,很像我们现在穿的靴子,颜色上较大胆,采用了除红色以外的其他亮色。 山西的鞋子则像我们现在穿的高跟鞋,用葫芦底和象鼻头打底,十分现代时髦。 「 ”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而这3000多双小脚鞋背后,一针一线展示了中国女 *** 美而又极尽才华的智慧。 如今,在中国约14亿人口中,仍然在世的裹脚女人,已很少。据称现今最多的是云南省的一个村子,仍然有20多位小脚女人健在。据说是因为村子偏僻,1928年我国颁布禁止裹脚时,她们不知仍然在裹。 你见过这样的小脚女人吗?你身边还有这样的小脚老人吗? 这里是·图说故事520的原创图文,严禁转载盗图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