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人格独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什么是独立人格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独立型人格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独立人格一般意义上是指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操守。

扩展资料:

人格的特征主要有四个,它们分别是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2、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3、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4、稳定性,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独立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格
什么是人格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人格的重要的特质之一。

它是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选择的适当目标的能力特征。这个能力特征包括: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不受外在压力的影响,实现自己确定的发展目标的能力。

人格的独立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个人的自立能力、自制能力和自主能力。 自立能力是指一个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人的自立能力是与依恋相对的人格特征。孩子在大约6个月的时候,会出现对母亲依恋情感,这种依恋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而它的对立面——自立能力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自立能力在孩子的行为上的具体有表现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果孩子对他人的依赖性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对他人过分依赖,那么他就可能发展成为一种依赖性人格的人。 自制能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一个人的独立只能是相对意义上的独立。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就要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

这就要求他们能够体察他人的需求,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不是一味地特立独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不是真正的独立的个体,因为独立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

自主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外界压力和影响下能够坚持己见的能力。自主能力是独立性人格发展的最高表现形式。

即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在外界压力和影响下,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独立决定自己去做什么、怎么做。 独立性的人格特质不是生而有之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教育的产品,尤其与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不为孩子构想未来,可是每当我们满怀 *** 为孩子创想未来时,总是为他们的前途担忧,总是会忍不住地想“如果……那该怎么办”?我们也习惯于对孩子说:“你可千万别……,否则就会……”,是啊,父母总是有经验的,我们告诉孩子前方有那么多的危险可是却很少为他们呈现成功的美景。孩子们在父母的警告中长大,战战兢兢,左躲右闪,,一不小心就会印证了我们的“预言”。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就是他们的未来,假如我们把对孩子未来的种种担忧变成一个个祝福,为孩子指引成功的道路,把他的视线从危机重重的丛林中带到“希望的田野”中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也随着这些祝福在悄悄发生改变——他们在努力实现那些美好的愿望,试图把它们变成现实。 学习从生活开始 学习即生活,生活即课堂。

人类最初的学习是从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掌握生活的技能开始的。幼小的孩子在父母或监护人的引导下学习倾听与观察,比较与辨识,模仿与想象。

学习的内容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有更多丰富多彩、有意思的东西是源自于生活的,孩子通过亲身的体验,在经历中进行学习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生活中引发的各种学习机会无处不在,父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学习机会循序渐进,不仅保护了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学习的乐趣。

学习是一个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不如让孩子在他们周围的世界里去发掘、去仿效、去思考。让学习从生活开始,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

学习的经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需要一些时间,所有父母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
什么叫独立人格!?
楼主您好,虽然您的问题简单,但却能看出您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如果仅仅是字面意思或是某种定义,您直接百度就能查到。但如果您真是本着独立思考的理念,去尝试寻找事物的真实内涵或本源,那么我的回答才或许会有意义。

首先绝对意义上的“独立”永远不会存在,任何人事都必定有其关联。所以只能是相对而言。

所谓“独”是独自,这个很容易做到。所谓“立”是成立、树立,这个就相对困难。

我们有自己的看法、见解等等是极为寻常的事情,人人都能做到,可是要这种自己的东西真正能够“立”于现实的事物,“立”于真实的世界,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孔子说“三十而立”,这个“立”就有独立自主的意思,但更多的指向物质或者表象。

孔子又说“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心所欲”,但首先不逾越(也就是符合)自然的法则、其次不逾越道德的规范、再次不逾越法规制度的约束,最后不违背自己内心的本愿,这才是真正的独立。“不逾矩”是必须的前提,然后能“从心所欲”,也就是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才能说这个人真正具备了“独立人格”。

而现实中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只有“独”而没有“立”。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可一旦付诸实践,不是行不通就是触犯种种规“矩”,根本就“立”不起来,那么这种所谓的“独立”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必须承认上述真正的“独立人格”实在太难做到,或者说那才是终极目标。

那么我们起码要做到的是:在言有所依,行有所据的前提下(也就是言行都能有理有据有节,绝对不能想当然的任性),凡事自己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不简单的盲从,不随便的附和。以上就是我非常浅薄的看法,如果能对您有丝毫的启发,就是我最大的荣幸。
请问什么是"独立的人格"怎样才能做到人格独立?
经常有前辈教育我们要学会独立,感情要独立,经济要独立,思想要独立。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人的一种习惯。这也是属于独立的人格里面的内容吧。

楼主的迷茫不是对这五个字字面意思不理解,重点问题还是如何去实现这种感觉。

人格的独立主要体现在你的思想上,中国人有羊群效应,很多人会盲从,人云亦云者处处皆是。怎么样在这样的群体中表现得鹤立鸡群,这首先要跟你知识储备量有关系,只要你的见识足够的多,你的思想会独立。

感情独立特指是恋爱的男女,比如被动失恋,你一定要挺好,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要自信,这样你一定会熬过伤心的日子,你是最棒的。

一个人如果不能给自己做主,那么毫无疑问,别人就会给你做主。不是说别人意见不可以采纳,我想说的意思你的主见一定要有。在经济上不要对别人有依赖心里,自己挣得钱最耐用,自己做的饭最香!

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奔放一点,自信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
什么是独立人格?怎样建立独立人格?
基本定义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独立型人格是自主性比较强,有独立意识的一种人格。

表现为习惯独立思考,独立实践,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强,有较强的理性能力,注意维护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利,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最高价值在那里?这个问题永远发人深思。

人的存在不是一个简单的肉,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世界上的每一个都应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存在,但并非现实中的每一个都是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精神存在.我们常常看到现实中许多不具独立人格的人,这些人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他们的精神为别人的精神所奴役,不能具有独立的思维,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别人的价值观念,他们虽生活在奴役之中却不知道被奴役,有时并为这种被奴役而快活。这些人有的只是为所崇拜的偶像而活,有的只纯粹为为金钱而活……有的就根本不知为什么而活,但就是不能为自己而活。

他们都是不具备独立的人格精神,不具备独立的人格精神就不能有独立的人格,而只能算是一种奴性的人格。然而,成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独立的精神价值,形成高度独立的人格。

作为生命的独立个体,人应有其完全独立的精神价值,独立的思维,独立的行为准则,并具有选择独立生活方式的权利。但自从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束缚,这些束缚来自于环境文化、家庭、社会准则等。

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人就必须无时无刻不和这些束缚展开斗争,不断的完善自我,追求独立的精神价值,活着的过程就是寻找自己独立生活方式的过程(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的人生经历便是最好的例证)。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人没有必要遵守社会为我们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只以自由意志来指导生活,而没有必要按照社会他人所期待的模式去生活。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能重审一切道德价值标准,并有重建道德标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独立人格的先决条件,思维是人生存的条件,没有思想就不可以作为人,思索随生命永远存在,无论人处于何种状态之下,哪怕是有深沉的睡眠中人的思维活动都不能停止。思想本是快乐的源泉,深沉的思索能让人摆脱尘世的苦难和无奈,理智的思考能让人摆脱一切的偏见,洞察到事物本来的面目,思考也能让人摆脱缰化的教条,从而让人摆脱精神上的奴役,而达到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也只有达到独立的精神境界,才能完善独立的人格。

编辑本段独立表现 独立的人从不畏惧来自他人的反对,对于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如果没有遭受到来自社会他人的反对,只能证明这个人的平庸。杰出的人物往往都是生活在众多的反对之中,他们将别人的敌视化作自己成长的动力,因为遭受世俗他人的反对生命从此有了价值。

在矛盾冲突中完善自我,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个人价值在别人的认可与自己的认可中各占有多大的比例呢?作为人自已价值的认可不可避免的带上主观的心理作用,但最了解自己的必竞是自己,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自己可以剖析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能力,更清楚自己的经历唯有不是处在于难以了解自己在人群中的被认可程度,但这并不影响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对于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说,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至关重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有独特的一面(当然有可能是极积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自我认可代表个体存在的核心价值,不能自我认可者不具备独立人格,只是一种奴隶。

他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来自多方面的因素:这“他人”处于何种精神层次?属于哪类型的人?与自己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总的来讲,他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表面现象,来自于外貌、言辞、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等。但造物主创造万物最复杂的莫过于人的内在人格,一个人的人格往往具有多元化的复杂性,在不同的情景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风貌,而且人格还具有很强的内隐性。

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只能建立在单一情景下的表面现象之上,是被动片面的。再则对于大多数的浅溥者来说,由于其思维的局限性,并不能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到内在的本质,所以很难作出准确的人格分析。

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不会为自己的利益去做驾驭他人的事,不以自己的的意志去束缚任何人,虽然以自我为中心,但却能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意志。“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

《列子·杨朱》中的这句话正是古人对独立人格精神最生动的描述。以自己的存在为存在,同时又能尊重他人的存在。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并以个体的独立价值参与社会活动。 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人有宽广的胸怀,能海纳百川,不因生活中的细小锁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不过多的计较个人得失,能宽容哪些反对自己,歧视自己的人。

不与人记仇蓄恨,能把敌人当作朋友来看待。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的发展,以“凡是。
什么是人格的独立?
首先,”独立人格/意识”是一个相对概念.

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个人的意志是社会意志的部分体现,因此独立人格只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属性是社会性的,脱离了社会意义的独立人格是不存在的,除非是心理幽闭或其他非健康状态,人永远不是自己的主宰,当他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了他只是一个社会的细胞而已.

相对的独立人格主要表现在与社会主流或传统意识的背离和矛盾,但这种矛盾本身只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属性,社会的发展就在于社会意识与个人意识的矛盾和冲突,当这种矛盾出现了严重背离和无法缓和的情况,社会就会发生变革和其他形式的突变(包括战争和文化思潮).

因此归根结底,所谓的独立人格就是社会传统意识与主流的异化,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动因,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启动器! 而我们自己本身则只是历史为发挥这种力量而承担的载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