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甄嬛传》,让“皇帝的情敌”果郡王一夜之间圈粉无数,也让许多观众下意识认为,清代的王爷们,个个都能拥有剧中果郡王般的幸福生活。
诚然,剧中果郡王一出场,就吸引了甄嬛、浣碧等等绝世佳人上赶着来谈恋爱,待到果郡王听说心上人甄嬛将要被送去准噶尔和亲,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亲自带领2000亲兵出战营救,引得不少粉丝直呼果郡王就是理想中的男朋友。
可惜,果郡王策马扬鞭救甄嬛的剧情虽然精彩,但真实的 历史 上,清代的王爷们想要像剧中的果郡王那样出战秀肌肉几乎不可能。 因为清朝政府为防止王爷们拥兵自重,规定王爷身边的亲兵人数为36人,而且这些亲兵还都是从皇宫里派来的。
不仅如此,清代还规定王爷们不得担任重要职位,王爷的爵位除了“铁帽子王”可以代代相传之外,其他都要逐代递减,而且若没有特别安排,宗室贵族们都要呆在京城里,不得擅自离京。
种种规定下,清代的宗室贵族们虽然衣食不愁,但精神世界有时难免觉得空虚。那么,这些“龙子龙孙”若是无聊起来,又该怎么打发无聊时光呢?
要说清代的宗室贵族中将消遣无聊时光玩出新高度的人,还得是雍正第五子弘昼。
据《清史稿》记载,弘昼打发无聊的方式,就是在活着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办丧事 。
在清代,“死亡”是个让人忌讳的话题,但弘昼却满心不将这个习俗当回事。他曾高调表示:“人活百年,难免一死,这有什么好避讳的!”
弘昼不在乎,不代表人们能将他的“活人葬礼”等闲视之。每当弘昼宣布自己“死”了的时候,下人们立刻分成几路,四处通知官员们来吊唁。府里其他家丁则要准备冥器、象鼎、彝盘盂等各种用品,可以说阖府上下人人忙得团团转。
唯有弘昼一人,此时悠闲地坐在棺材上,惬意地看着家丁们忙碌的身影。不一会儿,前来吊唁的官员鱼贯而入,弘昼便笑着看这些人给自己哭丧,大家哭得声音越大他越高兴。
如此荒唐一幕,让弘昼“荒唐王爷”的名号响彻朝野,以致一些官员们甚至私下猜测弘昼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不过,后世有些学者却认为,弘昼此举正是大智如愚的体现,这个打发无聊时光的小方法不但显示出弘昼无心争夺帝位,更是让弘昼发了大财。
要知道,清代王爷去世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官员们来吊唁时都要送上一份厚礼,这些礼金自然进了弘昼的腰包。等到官员们来得差不多了,该收的礼都收完了,弘昼再宣布自己“复活”了,这自然又是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百官也只能咬牙前往弘昼府里,再奉上一份“贺礼” 。
靠着“活出丧”的方式,弘昼很快实现了财富自由。不过,弘昼的这手绝学,其他王爷们可学不来。比如一心想要发财致富的乾隆第十一子永瑆就深知自己没有弘昼的本事,只得在无聊时光里加倍琢磨起“省钱大法”来。
永瑆的省钱高招首先套路的就是妻子富察氏。据史料记载,富察氏是朝廷重臣傅恒之女,家境优渥,嫁给永瑆时带来了一大笔丰厚的嫁妆。
这笔财产让永瑆激动不已,于是他摆出一家之主的身份,强行没收了富察氏的嫁妆,逼得富察氏只能成天穿着麻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
远低于王府标准的生活水平,倒是让永瑆积攒下了80万两银子的巨款。然而,这笔钱永瑆居然一文不少全部存到库房里,然后成天为如何节省伙食费伤透了脑筋。
据《啸亭杂录》记载,有一次,永瑆家里有匹马病死了。这若是放在一般的王府里,通常直接将马拉出去埋了, 可永瑆却在死马身上嗅到了金钱的味道。他令人将马宰杀烹饪 ,然后召集全家上下一起吃马肉,暗中得意这回又节省了一顿饭钱。
有道是不同的人即便站在同一个地方,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永瑆将“省钱大法”奉为消遣无聊时光的利器, 可也有王爷认为打发无聊时光,还得靠声色犬马。
据珍妃的堂孙侄儿唐鲁孙回忆,乾隆时代,庄亲王非常爱吃猪肉, 家中时常一天就要宰杀一头肥猪,做上满满一桌的“全猪宴”。
这么多的猪肉,庄亲王一家人自然吃不完。他府上的厨子看着庄亲王吃剩的猪肉,灵机一动干起了“代购”,专门出售剩猪肉给城里的百姓。
由于庄亲王府上烹调十分讲究,用的猪肉也都是好肉,即便是剩猪肉依然味道鲜美,深受食客们欢迎,厨子还因此发了笔小财。
王府精致的菜肴中,自然少不了一盏饮料——茶水。清代王爷们的茶水不是一般的水,而是在来自玉泉山的顶级山泉,有些土豪宗室还专门派人在茶叶产地承包茶山种茶, 等茶叶成熟后安排府里的师傅们现场炒茶,以便喝到最新鲜的茶水。
吃喝处处考究的同时,满清贵族们的 娱乐 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 用当时流传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贝勒爷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对于清代的宗室贵族们来说,提笼架鸟、熬鹰狩猎妥妥是消遣时光的必备项目。有时王爷兴致来了,还会跑去八大胡同听个戏,再饶有趣味地评论哪个角的戏文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
纵观满清宗室的闲暇生活,大多数的王子皇孙要么贪图享乐,要么疯狂敛财,几乎很少有人将国家发展与江山社稷放在心里。 特别是晚清时代,国家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可宗室贵族们依然是戏文照听马照跑, 这也难怪清王朝会江河日下,一步步走入 历史 的尘埃中。
参考资料:《清史稿》、《啸亭杂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