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篇 《老子指归(严遵)》诗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道生一篇 《老子指归(严遵)》诗释

题文诗:

情生万物.万物之生,元虚始无,虚无通情.

天之生人,形因於气,气因於和,和因神明,

神因道德,道因自然,万物以存.有生於无,

实生於虚,至无至虚,至虚至明,至明至神,

至神自生.无无无始,不可存在,无形无声,

不可视听,禀无授有,不可言道,,无无之无,

末始之始,万物所由,性命所以,无有所名,

谓之曰道.至道至虚,至虚至清,至清生精,

故能生一,至一至始,至始至元,至元至微,

至微至精,至精至深,至深神致,至神至情.

情之所至,无上无下,通达无境,无形无名,

混混沌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太初之首,

不视不听,抱和以静.神明生息,形容自正.

( 严君平 又称庄君平, 公元前86年 —— 公元10年 ,西汉早期道家学者,思想家,“ 蜀之八仙 ”之一。名遵,字子陵(东汉班固著《 汉书 》,因避 汉明帝 刘庄 讳,改写为严君平),蜀郡成都市人。好黄老, 汉成帝 (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 老子道德经 ,以惠众人。

归隐后著述、设馆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宣讲《老子》、《 庄子 》,培养出了得意弟子 扬雄 。依 老子 哲学思想,严周著书十余万言写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几部黄老著作—— 著有《 老子注 》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注与指归本为老子章句一书被后人拆分 [1] ),使 李耳 (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 指归 》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 成玄英 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重玄学的萌芽。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孟京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 理学派 ,一是以严遵为首的 黄老学派 [2] 。为汉代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 [2] 。 )

正文:

道生一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名称。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指归】:

有虚之虚者开导禀受,无然然者而然不能然也;有虚者陶冶变化,始生生者而不能生也;有无之无者而神明不能改,造存存者而存不能存也;有无者纤微玄妙,动成成者而成不能成也。故,虚之虚者生虚(虚)⑴者,无之无者生无(无)⑵者,无者生有形者。故诸有形之徒皆属於物类。物有所宗,类有所祖。天地,物之大者,人次之矣。夫天人之生也⑶,形因於气,气因於和,和因於神明,神明因於道德,道德因於自然:万物以存。故使天为天者非天也,使人为人者非人也。何以明之?庄子曰:夫人形(腐)[臠]⑷,何所取之?聪明感应,何所得之?变化终始,熟者为之?由此观之,有生於无,实生於虚,亦以明矣。是故,无无无始,不可存在,无形无声,不可视听,禀无授有,不可言道,无 无无之无,始 末始之始,万物所由,性命所以,无有所名者谓之道。 

道虚之虚,故能生一。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轻儿不发,重而不止,阳而无表,阴而无裏。既无上下,又无左右,通达无境,为道纲纪。怀壤空虚,包裏未有,无形无名,芒芒澒澒,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於声色,莫之与比。指之无向,搏之无有,浩洋无穷,不可论谕。潢然大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为太初首者,故谓之一。 

一以虚,故能生二。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⑸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裏天地,莫覩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 

二以(元)[无]⑹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緖,望之不覩其门。不可揆度,不可测量,冥冥窅窅,潢洋堂堂。一清一浊,与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朕圻堮,根系於一,受命於神者,谓之三。 

三以无,故能生万物。清浊以分,高卑以陈,阴阳始别,和气流行,三光运,羣类生。有形臠可因循者,有声色可见闻者,谓之万物。 

万物之生也,皆元於虚始於无。背阴向⑺阳,归柔去刚,清静不动,心意不作,而形容脩广、性命通达者,以含和柔弱而道无形也。是故,虚无无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兴,而万物之所因生也;众人之所恶,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万物之原泉,成功之本根也。 

故贤君圣主,以至尊之位,强大之势,处孤寡,居不谷,逐所求⑻,逃所欲,去大为小,安卑乐损。出无迹,入无朕,动於福先,静於祸始。无为无事,天下自已。不视不听,抱和以静。神明生息,形容自正。进退有常,不变其行。德化凌风,理於蒸庶。天地是佑,万物是归。 

众人则不然,见闻知病。见闻知病,合於成事,不覩未然之变,故贵坚刚。大权造势,众务不制。深度柔弱,远绝微寡。动与道舛,静与天迕。神明溃浊,众事并兴。思虑迷惑,妄喜妄怒。福禧出门,妖孽入户。天网⑼以发,不可解之也。滂然祸生,怆尔觉悟,屈约而言卑,将死而辞善,虽欲改过为 新,反於微寡,自然不释,与生路远,破国亡家,祸及子孙。 

故众人之教,变愚为智,化弱为强,去微归显,背隐为彰,暴宠争逐,死於荣名。圣人之教则反之。愚以之智,辱以之荣,微以之显,隐以之彰,寡以之众,弱以之强⑽。去心释意,务於无名,无知无识,归於玄冥。殊途异指,或存或亡。是以强秦大楚,专制而灭;神汉龙兴,和顺而昌。故强者离道,梁者去神,生主以退,安得长存?不求於己,怨命尤天,圣人悲之,以为教先。书之竹帛,明示後人,终世反之,故罹其患。 

注释 

⑴ “虚”字衍。上文言“有虚者”,此处应是“虚之虚者生虚者”。 

⑵ “无”字衍。上文言“有无者”,下文言“无者生有形者”,此处应是“无之无者生无者”。 

⑶ 津逮本、学津本作“夫天之生人也”,误。 

⑷ “腐”,当作“臠”,形近而误。下文言“有形臠可因循者,有声色可见闻者谓之万物”可证。 

⑸ 怡兰本作“无”。 

⑹ 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⑺ 津逮本作“回”,误。 

⑻ 津逮本、学津本作“来”,误。 

⑼ 津逮本、学津本作“纲”。 

⑽ 津逮本、学津本作“愚之以智,辱之以荣,微之以显,隐之以彰,寡之以众,弱之以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