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秋天的怀念(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九

       估计时间差不多了,赶紧把燃烧的滑秸儿弄灭,找一根小树枝儿,把烧好的知了一个个从火堆里拨拉出来,被烧得黑黢黢的“知了”终于好了。哥哥递给我一个,我把知了从中间掰开,一股肉香味扑鼻而来。最让我解馋的是知了背部的那一小块“肉疙瘩”,顾不了那么多了,一下统统放在嘴里吃起来。可能是很少吃肉的缘故,我总是把“知了”在嘴里多咀嚼一会儿,细细地品味着这久违的肉香……

       其实,当时除了通过粘知了吃肉外,我们还有其他解馋的法子,那就是找“老牛”(方言,知了猴,知了的前生)。每天傍晚时分,特别是下雨后不久,在闲居的老院子里,院子里再长着几个老榆树,这样的环境才是“老牛”最爱出没的地方。

       我和哥哥趁着夜色,手里拿着小铲子,走在树趟里,仔细的看着潮湿的地面,一旦发现有一个小小的洞,都会蹲下身子,用手指去抠,如果洞口不变,那就不是“老牛”洞,可能是蚂蚁洞。如果轻轻一抠,洞口突然变大,大概有大拇指那么粗,那就是“老牛洞”了。这时,我就会兴奋不已的叫起来,用铁铲一层一层的把洞挖开,或是找一根小树枝儿,插进洞里,一般“老牛”洞不深,大约有十几厘米深,一会儿的功夫,“老牛”就会顺着树枝爬了出来。

      除了在“老牛”洞找外,我还要看着树干,因为有的“老牛”出来的早,它就会顺着树干往上爬,爬的高度一般也不高,只要模糊的看见树干上有一个黑黑的影子,我就会顺手去摸,很有可能就是正在蜕变的“老牛”。不过,有时看着是“老牛”,但一摸才发现,不是“老牛”,而是榆树树干的疤拉。那时,我们每天傍晚都去找“老牛”,往往都会有不少的收获。

       回到家,我就会把找到的“老牛”用铁筛子扣住,等到第二天,“老牛”就会蜕变成了“知了”。刚刚蜕变的“知了”是发白发黄的颜色,这时烧着吃最好了,因为此时的知了肉最嫩。当然,“老牛”蜕变成“知了”剩下的“老牛皮”也会成为我们的耍物。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老牛皮”还是一味珍贵的药材。现在,听说“老牛”也上了饭店的餐桌,成了一道名贵的菜肴,说实话,有时还是挺回味那烧“知了”的味道的。

        初秋,除了有着潮湿闷热的天气,其他的没有什么让我怀念的了。可是,有一件事就发生在初秋,让我记忆深刻,兴奋不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