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保险都有哪些套路?

5月24日,#保险公司因上海无中高风险区拒赔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然而之后,沈女士因为所住小区长时间封控,去申请隔离津贴时,保险公司却几次三番拒绝赔付,理由是“这段时间内,上海并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说法。

第1个回答  2022-05-26

“停售”——正因为赔付太多,再保公司不允许,所以停售了,买到就是赚到,赶紧下手!

连每个部位赔几十亿都算出来了的,服。“升级”——抢购3天,太受欢迎,返场惠顾,或者叫升级。

还有几家公司,每次升级产品就差几块钱,病种多3-5种“碾压”其他公司的产品,估计精算师都是一家公司的,“借用”成习惯。某家公司产品更新就更不要钱一样,3-5个月换一次产品升级,每次比上次好一点点。只是可惜了昨天才买了旧产品的老客户,今天产品就成了新产品,一样的钱差一天就有可能差几万的理赔金,成了你家老客户真是不幸!“保证续保”-保证续保到80岁,没2年就停售,一大波人紧急删除朋友圈。

说好的保证续保怎么就成了“”不退市就保证续保到80岁”??

第2个回答  2022-05-26
一、饥饿营销

“限时限量”“特价甩卖”等等是常见的销售套路,保险也不例外。言外之意,这是一款好产品,马上要下架,不买绝对后悔。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代理人配合保险公司,搞产品停售倒计时,营造出“产品太好了,保险公司亏本售卖”的假象,鼓励客户抢购。没过几个月,这款停售的产品又复活了。

实际上,监管机构是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以“保险产品停售”进行宣传误导,怂恿消费者仓促投保的。

二、用产品升级做文章

目前国内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再加上互联网保险的强势介入,竞争尤为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很多保险产品不得不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挑战。以重疾险为例,甲公司推出一款保50种疾病的重疾险,乙公司马上推出保60种疾病的,丙公司紧随其后……但实际上,升级的可能是不痛不痒的保障,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大肆宣传产品升级。

不断地升级产品是好事,会让保险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但大家也要谨慎对待。

三、偷换概念、保障不全

保险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最核心的保障类似,纯保费也差不多,有些产品贵就贵在品牌、销售渠道或附加保障上面。但有些产品定价过低,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在这几方面做文章:1.按天收费;2.保障缺失;3.薄利多销。总的来说,价格惊艳的产品,保障不一定真的惊艳。所以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结合保障。
第3个回答  2022-05-26
有人说配置保险最怕的是配置到不合适的保险,但比这个更可怕的是配置到不合适的保险还没法退。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保险小白在刚刚接触保险时会遇到的情况:配置错保险,退了亏钱,不退还得继续交钱。

奶爸在保险行业摸爬滚打这么些年,见过的套路不少,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信息的不对称。

在你对某方面的信息不够了解时,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蛊惑,从而做出错误的抉择。

今天奶爸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那些年常见的保险套路,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保险常见的黑幕和套路有哪些?

|我们该如何应对?

|奶爸总结

一、保险常见的黑幕套路有哪些?

保险业内常见套路有不少,奶爸在这就和大家聊下,不仅是配置保险的小白,就是即将准备入行的保险从业人员也可以看。

1、招人噱头

很多线下保险公司每年都在大量招人,并打着高薪酬的旗号,轻松月入过万。

但事实上他们招的不单是员工而是客户,薪资则是以底薪责任制加提成为主,如果保险销售不出去就连底薪都拿不到。

想要赚钱就得去销售保险,为了完成业绩首先就从自己开始,为自己和父母配置保险,随着业绩要求增长开始亲朋好友,大多数最后可能因为无法完成业务量而离职。

线下保险就是因为这种模式而滋生各种问题,后续我们会继续说道。

2、盲目吹棒某款产品,强行推销

这类套路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最主要是集中于线下保险和电销中。

线下保险公司主要以销售自己的公司的保险产品居多,为了推销新品很多时候会举办各种答谢会,让保险业务员邀请人员参加。

前期通过各种数据资料,为后面的产品造势,营造一种该产品非常热销,实用的假象,为后面介绍产品做铺垫。

各种名头的大佬轮番上阵下,加上各种所谓的答谢会福利,很多人就鬼使神差的下单了,出了会场发现时已经悔之晚矣。

电话销售则更加简单粗暴,通过一通简单的电话就一顿天花乱坠的话术吹捧自己家的产品有多好,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通电话也有很多人相信并且购配置了,也是神奇。

3、捆绑销售,保障不全

这个套路不分线上线下,只要配置保险产品就可能会遇到,把不同类的保险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

并且打着一张保单保所有的幌子,给你强烈推荐这款产品。

举个例子有一款兼具重疾和寿险特点的产品,但实际上是一款组合产品,主险是其中一款终身寿险,附加险是一款重疾险。

两个保障共享保额,也就是说当你重疾险出险赔付完保额后,保单继续生效。

假如你投保了50万保额,重疾险出险后赔付了45万额度,却还要为那剩下的5万额度继续交保费。

保障不全也是比较常见的产品通病。

避免配置到保障不全的产品要我们在投保时多注意条款,看看是否包含常见的高发的疾病。

常常有某些保司打着保障全面的口号,高发疾病却不在保障范围内。

4、注意如实健康告知

选定一款保险后,我们在投保前一定要仔细填写健康高告知内容,这关系到你的理赔。

有些人在投保时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在进行健康告知环节时不是很明白,问业务人员时被回答直接填否就好。

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为后来的理赔配置下隐患。

比如在问询到既往病史或者体检异常项目时你写的否,在出险后很可能会被保险公司以未如实健康告知而拒赔。

其实保险的初心是好的,只不过因为少数的不良事件被无限放大,导致外界看待保险行业都带上了有色眼镜。

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为了避免被套路,我们首先应该对保险的各大险种有个了解,并且知道它们各自的用途以及适用人群。

今天奶爸就挨个和大家一起说说,注意前方干货高能预警!

1、意外险

保险合同期间内,被保险人发生死亡或者全残,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合同终止。

意外险保障由意外事故导致的身故或者伤残产生的医疗费用,有些也保猝死。

意外险通常都是配置一年保一年,保费在一年几十上百元不等。

2、医疗险

医疗险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用。

但医疗险也不是没有缺点,健康告知较为严格,而且都是配置一年保一年,年龄越大保费也越贵。

3、重疾险

这个要和医疗险区别开来,发生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后,保险公司会赔付被保险人一大笔钱,用于补充经济损失,与实际医疗费无关。

重疾险的费率相对较高,但是可以作为家庭经济损失补偿,术后恢复费用以及偿还债务等,当然是否投保要结合自身实际哦!

4、寿险

寿险顾名思义就是以被保人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按照保障期限可以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按照合同约定如果你在保障期间意外身故/全残,保险公司会赔付一笔保险金。

5、年金险

年金险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财险,像常见的教育金,养老金都属于年金险,其本质就是一种现金管理工具,一种理财手段。

三、奶爸总结

在了解完五大险种的基础知识后,相信大家对保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这远远不够,要想避免被坑,还需要我们不要被业务员的噱头所吸引,在投保时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
第4个回答  2022-05-26
1 套路:随便打打卡,一个月就有2K-3K的收入
不少人进保险公司就是因为听说“不用上班,时间自由,打打卡,一个月就有2000元-3000元底薪”。

麻烦这些人稍微用用脑子,这样舒服的工作能有吗?保险公司是慈善机构啊?你当保险公司“猪脑子”?

墨菲先生告诉大家真相:

首先,底薪2000元-3000元,确实是有的,一般保险营销人员的新人期在半年到一年,这期间有较高的“责任底薪”,只要开单,能拿到的收入是比较高的。

怎么高?高于你给的保费!

例如你投保某安的某安福产品,如果你在"新人期”投保1万保费,这个新人拿到手的薪酬有1.2万左右。

这是保险公司用短期的付出获得长期的保费收入,不仅为新人牺牲首年的利润,甚至适当亏钱给新人。

但是一旦过了新人期,呵呵......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压迫就要来了,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所以如果一个新人帮自己买保险,拿到的工资会比他首年的保费都要高,也是很多业务经理对新人说”你自己买一份,反正也不亏钱,还有钱赚,又多了一份保险。为什么不买?“

你一拍大腿,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一入江湖深似海......

其次,打打卡、时间自由。这是忽悠,打打卡是要听课的,而且每天都要听3个小时课,连续三个月,才能拿着那些宣称”2000元-3000元“

为什么保险公司要逼迫新人每天听课?

灌输保险观念让新人自己先买一份保险啊。

刚才已经说了”买一份保险不亏钱“

新人原来来保险公司就是为了拿2000元-3000元的底薪,准备补贴家用,结果大部分人在不停地被保险公司灌输式洗脑后,都会觉得这家公司的产品很好,有购买冲动。
这时候,新人的想法会由原来“拿2000-3000元补贴”变成“买一份保险,还不亏”

对于新人,第一张新单就是“自杀”,自己先投;然后让自己最亲的亲人或者朋友投保。

保险公司赌的就是:通过培训,每个新人产生两张以上新单。为什么?

答案是:只要一个新人能产生2张新单,保险公司就不亏了。

说到这里,相信你也懂了。

如果你再听到“不用上班,时间自由,打打卡,一个月就有2000元-3000元底薪......”

听听就好。

————

02 保险销售收入高?
保险销售的佣金有多“高”。

以保障类保险为例,对于20年~30年缴费期的重疾险,销售提成占总保费的比例一般在5%以下,保单绝大部分的利益都是属于投保人的,否则你投保几十万保额,保险公司怎么无中生赔付?

保险销售的提成一般集中在保险缴费期前几年,首年最高,次年大幅降低,三年后基本没有。

以普通业务员为例,一般首年佣金在30%-50%之间是合理的,个别可能达到60%;

业务主管在普通业务员基础上加15%-30%左右;

退一万步,就当业务员能拿首年保费的100%佣金,以20年期重疾险为例,年交1W,总保费20W,业务员到手大概1W(没扣税情况下),佣金最高占总保费5%,多吗?

普通保险业务员平均一个月就1-2单业务(很多人还达不到),以件均保费5000元算,年收入6-12W......怎么有钱?

加上保险从业人员流动性太高,大多数保险销售人员根本活不过1年就离开保险公司,后续的提成根本就不会到手。

相对于房地产销售的房价基数与提成点,保险销售的提成可谓相形见绌;

一手房销售提成大概是房价的千分之三,一套房子就几百万,可能卖一套房子等于保险销售一年的收入了......

退一步,我觉得保险销售的收入已经很高,是社会精英阶层、高收入人群了,可税率多少?

因为保险代理人属于个人所得收入,因此税率不低,例如:月收入2W,扣税2000元左右;收入越高税率越重。
第5个回答  2023-05-07
一、饥饿营销“限时限量”“特价甩卖”等等是常见的销售套路,保险也不例外。言外之意,这是一款好产品,马上要下架,不买绝对后悔。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代理人配合保险公司,搞产品停售倒计时,营造出“产品太好了,保险公司亏本售卖”的假象,鼓励客户抢购。没过几个月,这款停售的产品又复活了。实际上,监管机构是明确禁止保险公司、保险从业人员以“保险产品停售”进行宣传误导,怂恿消费者仓促投保的。
二、用产品升级做文章目前国内有近200家保险公司,再加上互联网保险的强势介入,竞争尤为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很多保险产品不得不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挑战。以重疾险为例,甲公司推出一款保50种疾病的重疾险,乙公司马上推出保60种疾病的,丙公司紧随其后……但实际上,升级的可能是不痛不痒的保障,一点小小的改进,就大肆宣传产品升级。
不断地升级产品是好事,会让保险市场得到充分竞争,但大家也要谨慎对待。三、偷换概念、保障不全保险是一种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最核心的保障类似,纯保费也差不多,有些产品贵就贵在品牌、销售渠道或附加保障上面。
但有些产品定价过低,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在这几方面做文章:1.按天收费;2.保障缺失;3.薄利多销。总的来说,价格惊艳的产品,保障不一定真的惊艳。所以判断一款产品的好坏不能只看价格,还要结合保障。
明白这一点,你就能在选择或者购买保险时多一份理性,拒绝销售的道德绑架套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别的看法呀?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