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陕西时,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兵马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作为一个陕西人,当外地朋友问我你到底是陕西人还是山西人而傻傻分不清时,我都会说,那个有兵马俑的地方就是陕西。是的,兵马俑成了陕西的形象代表,很多外地人对陕西的第一印象也是兵马俑。可是,难道陕西只有兵马俑吗?

既然兵马俑成了大家对陕西的第一共识,我们就特别想了解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是这样?

首先 ,陕西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有句话叫“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既然陕西遍地都是皇帝的陵墓,这最厉害的皇帝当然要数秦始皇了,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通过兵马俑就可以领略到这位“千古一帝”的风采和陕西厚重的历史了。

其次 ,陕西简称“秦”,是“三秦大地”,陕西的版图也像个跪着的兵马俑,陕西人爱唱秦腔……这些都可以看出陕西拥有着丰富的秦文化,而兵马俑又是秦文化的重要代表。

再次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国内外政要参观过,每年更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可以说是举世闻名,它的影响力盖过了陕西的其他景点,甚至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所以自然就成了陕西的“形象代言人”。

最后 ,影视剧宣传形成的固有印象。从早些年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寻秦记》到近期的《大秦帝国》,涉及到兵马俑元素的影视剧非常多,兵马俑的广泛传播效应自然加固了人们对陕西兵马俑这一IP的认知。

其实,陕西不只有兵马俑,能够代表陕西形象的,也还有很多很多。

汉唐文化   近年来陕西打造“网红经济”和“夜间经济”,央视等众多媒体开始把目光集中在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永宁门、汉城湖等地方,这些也成了著名的打卡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红色文化   从延安、照金到西安事变,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有着众多的革命圣地,来陕西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感受那段难忘的青春记忆,是一个不错的出行选项。

丝路文化   陕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围绕张骞墓、兴教寺塔等丝路名片,张骞、玄奘等人物都可以成为陕西的“形象代言人”。

山水文化   陕西的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站在秦岭之巅,同时领略黄河、长江两种不同水系的风光,是绝妙的体验。终南山、华山、太白山、紫柏山等,每一个都是集文化与壮美于一体的超值目的地。

民俗文化   陕西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不仅有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还有党家村、袁家村、茯茶镇、白鹿原等众多的民俗深度体验地,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回归简约、淳朴、宁静的乡村,就像是重温了乡愁。

科技文化   陕西从历史中走来,也在走向现代化的未来。以西安高新创业咖啡街区为代表的时尚潮流地,以“硬科技”为代表的西安科研实力,以现代农业兴城的杨凌示范区,无不让陕西的科技实力走在前列,刷新人们对陕西的传统印象。

人们对一个地方的印象,既有具象的,如提到陕西就想到兵马俑、大雁塔、头上扎着白毛巾的人;也有模糊的,如对陕西的印象是黄土漫天、缺水。印象总是人们参照以往经验形成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接收新的反馈时对印象的改良。所以关于陕西形象,值得我们有作为的思考:

多元化中的重点推介。 如前文中我们的分析,除了兵马俑外,可以代表陕西形象的还有很多,但正因为太多了,人们认知形成的过程往往无所适从,所以要选择几个重点进行推介。例如四川的历史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但“熊猫”“火锅”这几个关键词就形成了人们对四川的美好印象。不求多,但求精。

严肃化中的轻松感。 不论是陕西的汉唐文化,还是红色文化,可能都偏向严肃,人们接受和理解起来往往有些困难,这时我们可以改变讲述风格,让故事听起来更轻松,或者以好玩的文创产品、卡通形象等走进人们的内心,缩短距离感,增进亲切感。

粗犷化中的精细打磨。 我们常常说细节决定成败,陕西的粗犷、豪迈既是优点,但有时也吃了亏。在越发重视质量和服务的趋势下,我们应该耐下心来,在包装每一个形象时,去关注细节,去关照人心,效果将会大不一样。

所以,当我和你谈论陕西时,除了兵马俑,还想和你聊点别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