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生〈正蒙〉日记471.2021-10-2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金吾生〈正蒙〉日记471.2021-10-22》

辛丑戊戌癸卯,九月十七,2021-10-22星期五。

【《乾称篇下》第四节 (天包载万物于内,所感所性,乾坤、阴阳二端而已;)无内外之合,无耳目之引取,与人物蕞然异矣;】

    蕞,音最,小貌。

    船山讲解说,人和万物,“各成其蕞然之形”。就其外形而言,之所以统称之以“蕞然”,因为都是有限物。“性藏不著而感以其畛(zhen3,边界的意思)”,天命之性不能把观,但是自然的区分却是分明可感的,所以,就会把看到的物视为外,把自己视为内。“色引其目而目蔽于色,声引其耳而耳蔽于声”,所以把所见所闻的当作有,不可见闻的当作无,人很难做到“如天地之阴阳浑合”——包容万物之屈伸而不为万物所遮蔽的。

【人能尽性知天,不为蕞然起见,则几矣。】

    船山讲解说,若人能获得这样一种识见是可贵的——“知其性之无不有而感以其动”——,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首先是“格物致知”的知。其次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再者是感通的感。最后是“屈伸动静”的动。船山接着讲解说,“感则明,不感则幽,未尝无也”,这句所说的就是“几”的敏感能力。培养这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不为耳目见闻的思维和官能所域限,摆脱“蕞然”,成就仁通天地阴阳乾坤之德的大人。

    尽性知天,则几矣。

    第四节结束,明天开始第五节。

【学习参考书目】

《张载集》张载著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著

《诗集传》朱熹著

《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撰

《诗广传》王夫之著

《周义正义》魏•王弼 晋•韩康伯 唐•孔颖达

《程氏周易注》宋•程颐

《周易外传》清•王夫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