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平天国没有发生内讧,历史是否会改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谈点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简洁地说,失败原因:内外夹击加“内讧”。内,指国内清廷势力围剿;外,指西洋人给清政府助力;内讧,特指太平天国自身原因。

这里重点说一说内讧。

内讧仅是一个表象,起始原因在于没有科学先进的政治行动纲领导致腐败。民众响应使太平天国发展迅速,取得节节胜利,领导高层的一些将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享乐思想和行为大行其道,权力爱好者随之膨胀,致使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产生了隔阂,隐藏在太平天国内部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韦昌辉借帮助洪秀全清理以杨秀清为代表的“反对派”之机,大开杀戒,使反杨扩大化发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甚至连一些普通士兵都不能幸免。韦昌辉的猖狂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有生力量,帮了清朝政府和洋人的大忙。待到洪秀全清醒时,为时已晚,太平天国衰落已不可避免。

没有完整、科学先进的政治行动纲领导致腐败,由腐败导致内讧,由内讧导致失败, 历史 的教训是极为惨痛和深刻的。

说实话,仅仅要靠太平天国这帮成分、来源复杂的泥腿子改写 历史 的确很难。不过,如果没有发生天京事变这样大规模的内讧,太平天国肯定可以苟延残喘更长的时间,而不至于失败的这样快、这样彻底。

天京内讧发生之前,太平军在石达开的率领下西征成功并接连打破清军围困天京的江南和江北大营,看上去兵精粮足,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然而,此前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在山东兵败于蒙古悍将增格林沁之手,基本宣告了针对满清的战略攻势的失败。西征虽然成功,但迫于清军攻势,洪秀全不得不调西征军回援天京。打破江南和江北大营的胜利不可谓不大,说起来依然只能算是局部的防御胜利。

因此,从军事态势上看,爆发内讧前的太平天国其实已经处于疲于应对清军各地将领轮番围堵的境地。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会这样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总体来说还是因为农民阶层固有的局限性导致的。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从一开始就缺乏比较崇高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前身拜上帝会利用基督教的教义将洪秀全化身为上帝的儿子,同时结合儒家大同思想将会众都视作兄弟,并且乱用道家理念把清政府和学习孔孟的读书人都视作阎罗妖,大批生活困苦的百姓心中的不满因此找到了宣泄的途径和对象。不过除了这些肤浅和暂时性的宗教蒙蔽,洪秀全及其他拜上帝会骨干并没能提出长远解决 社会 问题的方案。建立政权以后,除了继续暴力劫掠士绅,甚至将普通人的财产收归所谓的天国“圣库”,参与者的生存状态并没有本质的提升,更遑论普通百姓了。最为可笑的是,太平天国竟然将夫妻强行男女分开到男营和女营中,许多家庭被拆散。家庭是 社会 的细胞,此种违背人伦的荒唐事频发,太平天国如何长治久安?即使后来的干王洪仁玕草拟了比较有进步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也因为辖区内长期战乱无法实行。

其次,严重的腐化堕落,尤其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高层腐败使得人心尽失。普通夫妻被强行分开,天王洪秀全居然娶了无数的王娘,终日蜷缩在奢华的天王府中尽情享乐,十多年不出门一步。上行下效,天王如此,其他的王爷们也是如此。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哪个不是纸醉金迷、妻妾成群?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为了敛财,天王洪秀全先后给属下封王多达两万多个。此举在中国 历史 甚至人类 历史 上都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仅如此,洪秀全还大量任用私人,洪家的兄弟子侄遍布朝堂,不算稍有才华总揽朝政的干王洪仁玕,洪秀全的胞兄洪仁发、洪仁达这样的草包也位列功勋卓著的翼王石达开之上。朝政混乱腐化如斯,老兄弟谁人不寒心,还有谁愿意给天国卖命?

最严重的一点,则是妖魔化孔孟,彻底得罪了天下读书人。学而优则仕,封建 社会 中,考取功名是知识分子精英阶层终其一生的理想。太平天国倒好,不仅不对这些治国理政的人才进行笼络,还大肆毁坏儒家典籍、宗庙,甚至严刑拷打、杀戮读书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汉族知识分子精英正是抓住了这个问题,笼络了大批读书人为其拼死效力。如不能战胜长毛,那就意味着宗庙尽毁、披发左衽了。

还有就是不重视统战的问题。太平天国每攻占一处,就会对当地的满蒙人士进行屠杀,腐败的八期军队也被逼着拼命抵抗。在西方势力大量渗透入长江流域的十九世纪后半叶,没有很好变通的与西方国家打交道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完全站到了清政府一边,为其剿灭太平天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新式武器。英国人戈登率领的洋枪队后来还直接参战,配合李鸿章的淮军屡屡战胜太平军。面对满清政府、国内封建地主阶级、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联合绞杀,已经严重腐化且内部大面积撕裂的太平天国真的是回天乏术。

历史 是不会改写的,太平天国偏安一隅的思想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只不过迟早的事。

首先,洪秀全等没有战略构想。

当林凤祥、李开芳率领仅两万人北伐,就预兆了太平天国失败。两个人孤军作战,像杨秀清、石达开等不是不知道,去就是一个死,白白耗费了两员战将和两万兵马。

与北伐相对应的东征和西征虽然说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也仅是巩固天国首都的周围防御圈,而不是从战略上考虑如何去推翻满清的统治。

而这时清廷处于懵逼状态。如果反应过来,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等许多优秀军事统帅的出现,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太平天国恐非敌手。

其次,贪图安逸享乐之风盛行。

创建太平天国之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规定太平天国内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洪秀全却在法令中规定天王可以迎娶81名妻子,并在金田村选取了15名妃嫔。

在拿下南京后,洪秀全既不指挥军事,也不过问朝政,一心一意躲在后宫享乐。而他建立的天王府,规模之大令人咋舌。天王府有重墙两道,每道围墙都高达两丈多。与北京的紫禁城一样,有内城和外城。里面叫金龙城,外面叫太阳城。

而天王府内金银财宝无数,洪秀全一顿饭要上满880道菜,耗费数千银子。出行乘坐特制的64人抬的“黄龙桥”,而皇帝不过32人抬而已。

据记载,洪秀全王后娘娘管辖的爱娘、嬉娘、妙女等16名位计208人;24个王妃下的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如果把各管辖女人等都算上,天王府竟有2300名女性。

所谓上行下效。天王如此,东王更是如此,宛如帝王生活。既然洪秀全与杨秀清带头,您想想下边还能好么?

这个时候的太平天国领导者已经严重脱离群众,离失败不远了。

最后,利用宗教,麻痹自己,斗志丧失。

洪秀全等创立了拜上帝教,一开始大家都知道这是骗人了,只是为了利用宗教推翻满清统治。

然而,当定都南京后,洪秀全等沉醉温柔乡,不知不觉地竟然也相信了上帝,而对外面的强敌环伺视而不见。

此时的洪秀全丧失了斗志。本来40几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可他只想寻欢作乐,过着奢侈生活,妄图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占尽金钱美女。

综合以上三点,太平天国即使没有发生内讧,失败也是注定的,当然 历史 更不会改写。

不会。除非太平天国改变对阶级敌人——地主和士大夫的敌视。大家都知道阶级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可以说是有你没我。如果太平天国高层不妥协,那只有死路一条。看看历朝历代开国班底都是什么人就知道,哪怕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也要拉拢和团结地主和士大夫。

即使没有内讧,即使太平天国始终保持着杨秀清主事、洪秀全隐居、其他诸王老老实实听指挥的局面,太平天国也很难最终取得胜利,只不过他们会坚持很长时间罢了。

杨秀清虽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甚至可以用天才来形容他,但是他毕竟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即便是饱读诗书的满清统治者都束手无策,你很难想象杨秀清能够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

1854年,英国曾派驻华公使包令去南京拜访,但是杨秀清完全不晓得外部世界是怎么一回事,所以用很傲慢的态度来接待英国使臣,根本没有兴趣来了解英国和欧洲的实际情况。正是由于这次会见,才使得英国觉得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根本就没法交流,所以他们决定还是去和清廷打交道。

虽然杨秀清派出石达开等人击败了曾国藩,但是湘军和其他汉族武装取代满清正规军已经成为了大趋势。杨秀清不死的话,他很快就会面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很多汉族勇营部队。当曾国藩等人卷土重来,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步步为营地进攻时。尽管杨秀清可以统一指挥全军,但是巨大的消耗却是实实在在会发生的。太平天国以江南一隅之地来对抗全国的武装,由于整体实力上的差距,最终的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

太平天国路线和政策极端错误,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农民造反,目光短浅,少有成就,就赶快享受。不为太多数人服务,就得不到人民拥护。

改写不了本质决定

会改写,但改写成什么样不好说,首先没有内讧,太平天国不会这么快失败,肯定会继续扩大战场,还可能比真实 历史 上战争规模和范围更大,石达开不会出走,领袖杨秀清继续主持大局,太平天国内部不会分化,一致对外。

不过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迟早要爆发,一山不容二虎,打天下的时候,还可以共患难,当清朝被打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一定会发生内讧,并以此争夺最高权力。

洪秀全格局和胸襟不大,还没忍到走向胜利就把杨秀清给灭了,也由此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快速失败,尽管他弟弟后期主持改革,但那时的时局变了,太平军的实力下降,改革没有进行,经济军事都拉跨的情况下,失败也是正常的。

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改写不一定,但是会出现一种非常奇葩的现象

洪秀全因不满清廷科举舞弊,愤然回家召集群众起义,占了半壁江山后开始醉生梦死,起义军内部也腐化烂透,然后在他们统治的半壁江山也因为受不了他们的压迫,又出现了起义军,由此 出现了,洪秀全起义抗击清廷,白秀全起义抗击太平天国,最后清廷懵逼了,他们在搞啥,然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清廷和白秀全连手灭了白秀全,白秀全后来不是被朝廷招抚,就是被朝廷团灭

内讧只是加速灭亡,长毛是不可能成功,长毛的主张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立,和文人士大夫对立,这是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接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