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错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错 <;动> 1.(形声。字从金,从措省,措省亦声。“措”意为“用手复原”。“金”指“金属器皿”。“金”与“措”省联合起来表示“动手(磨擦、涂饰等)使金属器皿恢复本色”。本义:恢复金属器皿本色。转义:非原来的(颜色、位置等)。偏离。不对。转义的引申义:不正确) 2.同本义 [inlay with gold,silver,etc.] 错,金涂也。从金,昔声。――《说文》 金银要饰谓之错镂。――《通俗文》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淮南子·说山》 3.又如:错臂(用丹青画饰手臂) 4.互相磨擦 [grind] 错,磨也。――《广雅》 八卦相错。――《易·说卦》。虞注:“摩也。”

5.又如:错牙杂 6.杂[mix] 错,杂也。――《小尔雅》 错综其数。――《易·系辞传》 交错以辩。――《仪礼·特牲礼》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国殇》通假 错者所以治锯。――《列女传·仁智》 7.又如:错石(彩石,错杂叠积各种石头而成文彩);错列(错杂排列);错戾(错杂,交杂);错行(交替运行);错落(交错纷杂) 8. 废弃[abandon] 殷既错天命。——《书·微子序》 9. 分开;岔开[separate]。如:错口儿(开口);错缝儿(微小的过失) 10. 转动[turn]。如:错眼珠;错身 错〈名〉 1. 琢玉用的粗磨石[coarse wetstone] 锡贡磬错。——《书·禹贡》。孔传:“治玉石曰错。” 2. 适于磨光或磨快刀具的石头;磨石[grindstone]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小雅·鹤鸣》 3. 锉刀。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file]。如:错刀(还作古钱币名。王莽时所铸) 4. 错误[error;mistake]。如:错事(错误的事);错缪(谬误,差误。也作错谬);错见(失算);错上了坟(看错了人) 错〈形〉 1. 杂乱;交错[in disorder;alternate] 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错文(交错为文);错落(不一致);错合(交互配合) 3. 坏的;差的[bad]。如:这件事办得还不错 通假字 1.通"措"。放置;安置。 2.通"措"。安。 3.通"措"。舍弃;置而不用。 4.通"措"。停止。 5.通"措"。施;推行。 6.通"醋"。《管子·弟子职》﹕"置酱错食,陈膳毋悖。"郭沫若等集校﹕"古本'错'作'醋',刘本﹑朱东光本 同。"一说设置,安置。集校又引张文虎曰﹕"'错'犹置也,下文云'凡置彼食'是也。朱本讹为'醋'。" 7.通"促"。仓促,急迫。参见"错愕"。

2. 文言文中之兆是什么意思

之兆在文言文中多表示“XX的征兆”或者“XX的陵墓”的意思。具体解释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例:

1. 【不详的预兆】:①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②明·施耐庵《水浒全传》吴学究谏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长改日出军。”(第六十回)③【亡国的预兆】此诚亡国之兆也。④【祖先护佑的预兆】有得祖荫之兆

2. 【先人的陵墓】①韩愈《祭十二郎文》终葬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②张耒《张耒集》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3. 诸葛亮认错文言文译文

诸葛亮认错【译文】诸葛亮曾经有一次亲自核对登记册,主簿杨顒见了直入他的办公室,进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制,上下级之间工作上不可互相干扰。

请允许我为您用治家之道打个比方。现在有个主人,派男仆从事耕作,女仆生火烧饭,雄鸡管早晨报时,狗管看家防盗,牛担负重载,马奔驰远途。

这样,一家的各种工作都没有荒废,所要求的都能得到满足,他从容无忧,呼喝无虑。忽然有一天他尽想亲自去做所有的活儿,不再交付任务;劳累自己的体力,为做那些琐碎的事情。

累得精疲神乏,到头来一事无成。……现在您治理国政,竟亲自核对登记册,整天忙得满头大汗,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听了,表示认错和感谢他。

后来顒去世,诸葛亮流了三天眼泪。勤训【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能高出的了。

所以邵雍说:“一天的安排能否完成就在于早晨了,一年的打算能否实现就在于春季了,一生的计划能否执行就在于勤劳了。”(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但意思却很深远啦!然而,人们的一般情理是讨厌劳动,喜欢安逸:(吃)甜美的食物,(穿)华丽的衣服,荒废岁月,虚度年华。

(如果)用这种人生态度去务农,就不能深耕田土、管理好庄稼;(如果)用这种人生态度去做工,就不能按日计算做出成效;(如果)用这种人生态度去经商,就不能利用机会赚钱;(如果)用这种人生态度当读书人,就不能用坚定的意志尽力而为:(这样的人)白白地在天地当中生活和生存,只是一只蠹虫罢了!大自然的造化,就在于每天变化更新才不会陈旧。所以,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坏,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的确不能让它们经久不动啊!人们的脑力和体力又为什么唯独不是这样呢?(如果)经常动脑筋,思维就活跃;(如果)只图安逸,就容易忘记,这就是事物的情理。

大禹的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尚且爱惜点滴光阴;陶侃的思想品德如此高尚,还珍惜比寸阴更短的时光;更何况圣贤们还不如那些人呢!韩信将兵【译文】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象我,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兵。”

刘邦说:“对你来说又怎样呢?”韩信说:“象我这样的人,兵越多越好啊。”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什么你会被我捉住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南辕北辙【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黠鼠【译文】苏某(作者)夜晚坐着时,(听到)有老鼠在咬东西磨牙齿。(就)拍打床铺想让它停止,一停下来它又药起来。

就叫童仆拿蜡烛去看看,有个袋子是空的。叽里旮旯,(那)声音是在袋子中。

(童仆)说:“这老鼠被封在袋子里出不去了。”(便)打开袋子来看,寂静无声什么也没有,移动蜡烛寻找,里面有一只死老鼠。

童仆惊讶地说:“它刚刚还在磨牙,怎么突然就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有鬼吗?”(将袋子)倒过来倒出老鼠,(老鼠)掉到地上就跑,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抓它的)。不忘贫贱苦【译文】 刘宋武帝在富贵之后,下命把他幼年贫穷微贱时所用耕田农具收藏起来,以展示给子孙。

文帝抵达故宫,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深感惭愧。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当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田种地,大禹也曾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么能够知道先帝崇高的仁德和耕种的艰难呢!” 牧童指瑕【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没去做官的读书人,爱好收藏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指着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角斗,画错了啊!”读书人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古代的唐朝人说:“耕地应当去问 *** ,织布应当去问婢女。”

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刘廷式娶盲女【译文】刘廷式本出身农家。邻居老翁家里很穷,有一个女儿,和刘廷式订了婚约。

后来两家分别好几年,刘廷式读书考中了进士,回到乡里,寻访邻居老翁。而老翁已经去世,他的女儿因为得病双眼失明,家境及其困顿。

刘廷式让人。

4. 良药苦口,文言文翻译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的第二段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译文: 孔子说:“良药虽然苦但是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忠言虽然很刺耳,但是对于以后的德行操守是有好处的。

商汤因为敢于面对直言忠臣而长生起来,夏桀因为阿谀奉承而失掉了天下。要是国君没有敢于直谏的大臣,父亲没有敢于争辩的儿子,兄长没有能和他争论的弟兄,普通人没有敢于挑刺的朋友的话,看起来像是没有任何过错,实则就是有错的。

所以我说:‘国君的错,大臣能够直谏;父亲的错,儿子可以争辩,兄长的错,弟弟要纠正,自己的错,朋友会给你挑刺。’这样的话国家就没有亡国之兆,家里就没有分裂的厄运,父子兄弟就没有大的过失,自己也不会没有朋友。”

5. 公孙错和商鞅的文言文

【原文】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公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 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译文】

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法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做了管家。公叔痤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痤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管家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痤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痤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站在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你,就该杀掉。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抓住。”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痤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