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接受的人性 ——李新勇《风乐桃花》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不得不接受的人性

——李新勇《风乐桃花》读后感

著名作家李新勇的新作《风乐桃花》在文坛享有盛誉,可是我初读作品时,很不能理解主人公对情爱之事的嘻哈态度和对亲人死亡的淡然态度;再读作品时,我慢慢品出了正是基于对当今特定时代背景下丰富人性的真实把握,作家才借助这部厚重的小说表达他对情爱和生死问题表面诙谐平静实质严肃深刻的思考。

一、关于情爱之事

先谈作品主人公李风乐一生对男女之事的众多涉猎让我大出意料,作品主人公李风乐是一个小学教师出身、后报考公务员调入工商所工作、最后因为业余爱好文学创作成功转型为作家的能人。初读之时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觉得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内心里的抗拒真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强烈。这也许是我很久没看小说的缘故,更可能的是因为我这个女性读者对现实人性的揣摩完全不够深入的缘故。

(一)青涩期

主人公李风乐与平生第一个相亲对象村姑风荷相处,身份地位不相匹配亲事未成却有好感,留存主人公内心记忆最深的是风荷替他收拾残局从玉米地捧鱼儿回来时扭动的好看腰肢;在他任职工商所领导期间对他设圈下套的“疗养女”扈秋千,俩人之间纯粹是工作关系本不可能产生的莫名情愫竟然也因为女人对他若有若无的暗示而产生了;对原先追求未得而在美女同事吴雪晴婚后被纯粹寻欢的她“诱骗”至临海宾馆,又不与他正式谈情说爱后忍不住呈现的泪流满面的样子;其间也还未完全脱尽对体型庞大感情表达却和他同样含蓄的同校体育教师顾红桃丝丝缕缕的念想。

李风乐这个时期所有的男女情感无论是因为涉世未深阅历尚浅,还是囿于时代婚恋方面门当户对世俗观念的束缚,都只是因为我们的男主人公尚处情爱的青涩期,所以此阶段的种种表现当在多数读者可接受之列。

(二)成熟期

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李风乐回报寡妇手绢儿照顾侄儿顾旻洋之恩,是很轻易地用肉体抚慰的方式,而且事前事后都没有对自己已有家庭的任何负疚心理。因为此时手绢儿的身份是顾旻洋的干妈,旻洋侄儿是李风乐的小舅子顾大鹏打小领养的,而手绢儿和生前的顾大鹏是明着一个锅里吃饭的情人关系,顾大鹏和手绢儿的正式老公扳指儿又是“同志”关系。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身为顾旻洋姑父的李风乐和身为顾旻洋干妈的手绢儿之间的那件“感恩回报”之事,既悖离了人伦之礼,也背叛了夫妻之忠,更践踏了道德之约。我能理解的李风乐对手绢儿满怀真诚的内心感激,也理解“荒了许久的”手绢儿对他难以明说的生理期盼,可这不是只应该存于内心烂于心底的隐秘情感嘛?为什么他俩都相互默契认可此种方式呢?世上还有多少男女也会有类似心理?

而此时的男主人公已处人生绝对成熟期了呀,这件事儿让我对世上男人和女人之间心存感激之时可能发生的事情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新思考。但我绝对相信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这正是作家在表现艺术真实方面的成功之处,需要提升的是作为读者的我们进一步领悟生活的能力。

(三)荒唐期

作品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步入人生中晚年的李风乐,在儿子李昆仑中毒身亡后几年时间里,他乘着妻子顾红桃深陷丧子之痛不能自拔无暇他顾之时,居然一次又一次借着外出“看老母亲”的名义,用微信约女子开房幽会。此时的他完全不顾察觉此事的母亲多次劝诫,全然忘却相濡以沫的夫妻在面临失子之悲时该有的互相陪伴,反而因自己有机会体现生理能力而心生得意。妻子顾红桃在全身心悲痛之余,哪里料得到她此时面临的是双重人生困境,好在善良的作家并没有安排妻子获悉此时丈夫寻花问柳的任何蛛丝马迹。不知者自然不觉其苦,但是倒苦了我这个读者,一直为早年没心没肺而晚年老境凄凉的女主人公枉自叹息。

生活里很多时候不是真相使人痛苦,而是知道真相才让人真正绝望。情爱荒唐期的男主人公李风乐告诫了我,李风乐作为男人没了奔头后宣泄悲痛的方式还是与女人有区别的。所以夫妻间要想过得好,不但不能树立假想敌疑神疑鬼来折磨自己,更须谨记不是所有的生活真相都需要挖掘的,难得糊涂大概意即如此,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四)救赎期

也好在人性善的一面并没有因为李风乐的一时的荒唐而完全烟消云散,没了儿子后缺失生活目标和榜样示范作用的一段无聊生活,终于迎来了结束的日子。李风乐等来了命运派来救赎他的贵人,她就是成功挽救他改邪归正,也是他唯一一个多次约见而始终约不到的网友“春词忆王孙”,这名女子正是来自大山已成他儿媳和他朝夕相处的纯正女孩伍朵云。老牛啃嫩草差点打起儿媳妇主意的荒唐事儿,在即使很没羞没耻的主人公看来,也是无地自容的丑事。知羞尚善,小伍让风流公公和他老母墓地相遇这个不露痕迹的巧妙安排,终于驱散了笼罩李风乐头顶多时的雾霾。特定的墓地场景给李风乐很好地诠释了“一别就是一生”的人生道理。而他和手绢儿的“那一次”成就的李念青也成了已经丧子之悲的李风乐人性复苏的最后一根有力稻草。妻子顾红桃最后不露声色的宽容使李风乐完全回归人性正常轨道。

周国平也认为从生理角度看,男人比女人更易出轨,因此对男人来讲需要增强自制力;对女人而言,就更需要处理的智慧和宽容的心态,这样方可避免婚姻的破裂。对男人偶尔的荒唐不是一味追逼拷问,居然是最终赢回男人的法宝。此语虽属无奈,但对当今社会家庭稍遇波折即轻易瓦解的现象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小结

小说在作品情节绵密的构思里呈现的是作家对时代严肃的思考和对人性精准的把握,有关李风乐一生情爱四个时期的划分就在反复品读中慢慢有了轮廓,初读时所有的不接受不认可,也都在对生活的仔细咂摸中,逐渐有了改变。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这世上总有我们最初不愿接受的人性,也总有我们最终愿意选择接受的理由。这是社会本来的丰富尚未对我充分展示,还是我的认知在作家引领下的快速成长呢?

二、关于生死问题

(一)离奇车祸惊夺命——小舅子顾大鹏之死

李风乐的小舅子顾大鹏在北京高速上意外车祸身亡,赶去北京料理丧事的李风乐顾红桃夫妇,被作家的神笔呈现出来更多的状态是俩夫妻处理事情过程中的疲惫,而非痛失亲人之后难以自制的悲伤。对顾红桃而言,意外车祸夺去的是她唯一的亲弟弟,而且姐弟俩相处一向融洽;而对李风乐来说,这个顾大鹏也是他同学兼小舅子,俩人也素来相处甚欢。那平淡的笔调,更显示出他们夫妇俩处理亲人后事就像是完成一个稍感复杂的日常事务一般。我几乎就要责怪作家不该把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如此轻描淡写,这难道不会让读者误以为人世间根本就人心淡漠情比纸薄么?

离开北京回到自己小城后依然没放弃破解车祸之谜的李风乐,终于揭开大鹏死亡之谜——是扳指儿容不了手绢儿对大鹏的爱的倾斜,而对和他有“同志关系”的大鹏车胎做了手脚。顾大鹏和扳指儿手绢儿三人的相处融洽只是表象,这场似乎不露痕迹的车祸非常曲折而又极其鲜明地揭示了“爱从来就是自私的”普通道理。李风乐破解开此谜之时,真想找个地儿嚎啕大哭一番,为在复杂的三人关系中无法自清而冤死车祸的小舅子。

作家描述李风乐的这个心理,让我明白男人并非没有悲伤,而是他们的悲伤更为隐蔽更为理性更为深沉,仅此一笔足见作家的匠心所在。反复品读之后我发现自己逐渐看到了作品主人公不甘心游离生活本质之外的内心世界,也逐渐走进了作家博大丰富而又不失机巧的内心世界。

(二)为报儿仇谱悲歌——岳父和扳指儿之死

顾大鹏意外离世后不久,正在小县城里奔忙的李风乐接到岳父和扳指儿在北京高速上意外车祸双双死亡的消息,到现场后发现死因和顾大鹏车祸惊人的一致。过于巧合的事儿,一般摆脱不了人为操纵的因素。在一次和顾旻洋的闲聊中,李风乐获知车祸那天出发前扳指儿在往车上搬货时,是爷爷给四个轮胎加了气儿,上到高速后就出状况了。

作家不动声色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在前面办理大鹏丧事时,其父顾委全一直表现的如入定老僧一般镇静,原来那背后深藏着的也是如李风乐对大鹏蹊跷死亡的不甘不舍和暗地里的伺机抗争。他是爱儿子的,儿子大鹏和扳指儿小俩口之间关于爱是自私的道理,这个老爷子不会去管,也无法去管,但是就像当年老婆郑黄成同志在公园和人家长里短说养了个不争气的“同志儿子”时,被一向老实巴交的顾委全狠狠扇了一大嘴巴子,他不想儿子的丑外扬出去,所以他平生第一次卯足了劲儿不顾后果地教训了他的剽悍老婆。这也和作家前面写到的大鹏丧事之时骨灰竟然放不下骨灰盒时,只需顾委全轻轻一抚就顺利解决,然后老爷子仰天长啸一声“儿啊”热泪长流之事一脉相承。老爷子让人难以想象的平静外表下紧裹着一颗滚烫的父爱之心,他不惜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来验明儿子的死因,狠狠地报复了那个无法明着伸手去打的杀儿凶手扳指儿。

至此读者终于明白,当李风乐为大鹏之死想破脑壳也琢磨不出名堂时,同样不得安宁的还有这个看似平静漠然实则心扉痛彻的老父亲啊。他用生命在天地间谱写了对儿子最深的父爱悲歌。作家的前后照应和层层铺垫使得小说人物形象完全具有了现实生命力,作家以此向我们揭示现实和作品之间特有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三)葬礼策划笑赴死——父亲李江南之死

作品中李风乐父亲李江南之死最富有戏剧性,也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李江南病重期间对自己身后葬礼的详细规划,他不是象一般老人那样致力于对自身疾病和生命几无的关注,也不是象其他老头儿那样斤斤计较于子女在病榻前的孝顺程度。人之生命仅有一次,有很好文化涵养的李江南为什么不尽一切力量全力阻止自己日渐萎缩的生命脚步,而去关注死后根本感知不到的葬礼之事呢?而且他的家人几乎都表现出了我不能理解的配合和顺从态度,连还是高中生的孙子李昆仑也欣然接受了爷爷死后“发喜糖”的重要任务。

我起初觉得作家这样对葬礼规划大花笔墨,而且描述的氛围不悲反喜,是否有惘顾社会现实、民风民俗以及读者心理的嫌疑?最近正好有机会参加一个远房亲戚的葬礼,因为死者的儿子和父亲有矛盾所以儿子在葬礼上竟然没穿孝服,和常人一样来回穿梭在人群里,而且自作主张精简了很多必要的葬礼环节。此举弄得熟谙丧礼的在场邻居们都非常讶异,以致于背后的议论纷纷扬扬了好多天。事实上,我为了弄清作家多花笔墨的用意,也来回反复阅读了那些原本可能忽略的葬礼仪式和流程经过。在我自己慢慢吸收那些丧礼风俗时,我忽然悟出了作家如此处理的用意,这该不会就是作家借助李江南设计的葬礼来挽回行将消失的传统丧葬文化,也以此引导人们慎重而平静地、甚至带有超脱境界地对待死亡呢?

(四)为救外婆中毒亡——儿子李昆仑之死

儿子李昆仑和侄儿顾旻洋小哥俩于李风乐的孙子伍寻欢出生之日在北京意外中毒身亡,李风乐没有眼泪,他说好像这次去世的不是儿子,而是他自己。再次获悉亲人死讯的他在北京公安局门外的栏杆上垮了下来,瘫倒在人行道边上,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北京市民,空荡荡的心理只塞满了疑惑:真是奇了怪了,有那么多人来北京工作生活,不都好好的,有多少人像我们家人那样,来了这之后失踪的失踪,死亡的死亡?没有眼泪只有人生疑惑,这是面对自己唯一的亲儿子去世时会有的情感表露方式吗?而且听闻儿子死讯之时,李风乐用儿子生前一句口头禅“多大个事儿啊”,说这句玩世界的话,把他自己给玩没了。这句完全类似评价第三者的话,是一位父亲在获知儿子离世的第一时间该有的正常反应么?随后在给孙子取名时,坚决要求孙子姓伍,原因是认为儿子李昆仑对孙子寻欢没尽过一天父亲的责任表示惭愧,也对自己教子无方表示自责,此时昆仑去世的真正原因尚未明确,作为父亲的李风乐在儿媳面前这样自责惭愧是很正常的表现么?

对父亲李风乐的表现,我为昆仑感到不值,作家这样下笔究竟有何用意?儿子昆仑虽然高中读书不行,但除此之外,他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有头脑有担当考虑别人更胜自己的有为男儿。他似乎也部分遗传了他外婆做事大包大揽的习气,虽然他是为别人着想并勇于承担后果,但毕竟社会阅历尚浅,所以他的江湖经历几多坎坷。随后在处理岳母遗物时李风乐发现自己送给儿子的结婚礼物即那串乌木项链,又发现儿子研制的药物正是给吸毒外婆的解药,结果非但没救成外婆,反而搭进了两条年轻的生命。得知此消息的李风乐攥着项链的手忍不住发抖,泪水似翻过堤坝的洪水漫开,心脏开始感受到尖锐的刺痛,他从心底发出了一句儿子永远听不到的悲怆一问:儿子,你还有多少个秘密我们不知道啊?

对李风乐来说,获知儿子的死似乎没有获知儿子的死因来得这么震撼,说明人的本能还是很想穷尽事物本质的,可以说是人类人为制造了七情六欲的无数变种。但我认为这才是父亲该有的表现,作家的高明正在于要读者真正付出心血进入作品,才能自己生疑自己解疑。后来四年多时间里妻子顾红桃身陷悲伤漩涡,李风乐把精力完全转移给了花场女子并以此为乐的生活方式,正是他失去生活航向时内心极度悲伤的排遣方式,对此我只能深深叹息:这男人的悲伤实在太另类了!幸而他的“悲”没有再“伤”到妻子,为此我要感谢作家的善意安排,给我们心里的暗烫个洞的那束光,不要永远在别处发亮!

(五)活无宁日自取命——岳母郑黄成之死

小说以李风乐顾红桃夫妇为线索人物贯穿作品始终,但在李风乐经历一系列家庭变故之后,他认为这一切变故的总根子应该就是大闹天宫式人物岳母郑黄成。郑黄成同志不看好女儿女婿婚姻,女儿成家后和丈夫顾委全今世仇人般离婚,搅浑婚后的李顾原本平静的家庭生活,无知扰乱幼年昆仑的睡眠好梦,多次霸道揽活骚扰工商所女婿正常工作,断绝与家人一切联系离奇出走北京城,充当一对骗子夫妇的媒子、做高龄画家保姆及情人、不知何故染上毒瘾入狱度余生直至最后服下十根体温计的水银决绝抛弃整个“有付于她”的世界。

让我感叹的是,接到郑黄成的死讯,女儿女婿的第一反应是犹豫要不要去领那些晦气的遗物。最终出现在俩夫妻眼前的遗物是李风乐送给昆仑的那串项链,和一个泛黄的记事本上满满的全世界都“亏欠她”的八十二个惊叹号。看着这个给每个亲人都带来无数麻烦的老母那可笑的八十二个惊叹号,母亲离世的悲伤此时早已被郑黄成同志一生永无消停的飓风刮得了无痕迹。我想李风乐这次无论心底还是表面再无丝毫流泪的感觉了,至此我忽然很怀念风乐当年曾经很有为“悲情蚂蚁”手绢儿流泪的冲动时光,现在想来那是一段多美好纯情的时光啊。

亲人之间无数次看似小事的折磨,最终磨掉的是亲人间该有的伦理道德和最不易消失的至真牵挂。当亲人的离世已经变成生者的解脱,在家人相处的宽容之道、妥协艺术和分寸把握等方面,作家通过这部小说也给了我们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和长久的思考。

总结语

《风乐桃花》这部作品博大精深,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如果说小说中的情爱问题是作家在引导我们如何对待生,那么亲人离世就是在引导我们如何对待死。生死问题永远是人生的重大命题。每一个有幸来人间一遭的人儿,在《风乐桃花》的品读中,且行且深思:如何更好地入世,如何更好地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