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滞胀论的托宾的“劳工市场上的均衡和失衡”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J.托宾(1918~ )认为,按照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一章对劳工市场均衡和失衡的论述,失业应被解释为失衡现象。因为“非自愿失业意味着劳工市场并未处于均衡”;与此同时,“货币工资并未迅速调整,以出清每天劳工市场”。他指出:“劳工市场上过度供给取失业的形式,过度需求取未能填补的工作空位的形式。不论什么时候,劳工市场在过度的供求中广泛地变化着,因此整个看来,经济就显示了既有空位又有失业。”
托宾断定,在任何一个劳工市场上,货币工资增长率是两种成份的总和,即均衡成份和失衡的成份。均衡指劳工市场上既无过度需求,又无过度供给,即劳工市场处于既无空位又无失业的状态。失衡指劳工市场上出现过度的需求和供给,即空位和失业并存。
托宾认为,当劳工市场出现失衡状态时,工人们将从过度供给市场转移到过度需求市场,从低工资转移到高工资市场。但是,从理论上说来,新的失衡总是在发生,因为“总需求可以是稳定的,但在它的稳定之下,涨潮从来没有终止:新产品,新制造法,新的嗜好与风气,土地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快要废弃的工业以及正在衰落的区域……”这就是说,即使整个经济趋于均衡状态,但由于产品生产、技术革新、部门构成、地区差别等变化的涌现,新的失衡也会不断发生。托宾断定,在不断失衡中,既然一定的失业率与未填补的工作空位数额同时存在,而假定工资变动同过度需求或过度供给相联系的函数是非线性的,即失业对货币工资增长速度的减缓不及空位对货币工资增长的加速,于是就必然会发生如下情况:
①每个连续失业增量在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有着愈来愈小的影响(因有空位存在,这就势必抵制货币工资减低,从而使物价仍上涨);
②在整个经济的空位减去失业的已知条件下,过度的需求与劳工供给市场之间的变化愈大,工资膨胀将愈显著(因空位多于失业,这就势必加速货币工资增长);
③甚至当空位总额至多等于失业的时候,由于劳工市场分散性和市场结构不断变化,通常的失衡成份也将确实存在。所以,托宾认为,在空位与失业相等的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与物价稳定有矛盾的。
托宾进而认定:所有市场上的完全长期均衡会表现出没有失业,没有空位,没有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但是,由于不断的部门的流动变化,零过度需求就会带来通货膨胀,零通货膨胀就会带来纯粹的过度供给,失业便多于空位。
托宾论及均衡成份,即就既无过度需求又无过度供给的市场上的工资增长率而论,他认为,在这种市场上的工资增长率是取决于在别处可比较的劳动工资趋势,这就形成一种“竞争性工资”,雇主们为维持对自己有利可图的就业量份额,就必然会发生“竞争性工资”的出价,这样就将助长整个经济的通货膨胀倾向。
总之,据托宾的分析,失业与空位的并存会转化为失业与工资率上升的并存;而失业与工资率上升的并存又必然要转化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发,因工资水平毕竟影响物价水平。
托宾对通货膨胀的论证归根结柢仍是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他对失业的解说归结为劳工市场的失衡,特别提出并着重于空位与失业并存现象的分析,从而得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所以并存的解释。托宾既无视了通货膨胀的真正根源,又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失业大军问题的实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