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先生传的作品原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1)。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2)。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3),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4),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5),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6),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汪京门、樊圣谟辈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7),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谓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8),时周之(9)。方秋,霖潦三四日,族祖告诸子曰:“比日城中米奇贵,不知敏轩作何状。可持米三斗,钱二千,往视之。”至,则不食二日矣(10)。然先生得钱,则饮酒歌呶(11),未尝为来日计。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12),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13),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14)。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15),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
(16):“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17),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裒囊中余钱(18),召友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祇合扬州死”之句(19),而竟如所言,异哉!
先是,先生子烺已官内阁中书舍人(20),其同年王又曾毂原适客扬(21),告转运使卢公(22),殓而归其殡于江宁(23)。盖享年五十有四。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子三人,长即烺也,今官宁武府同知(24)。
论曰:余平生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25),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26)。窒其躬(27),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