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言文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30

1. 观古文中的意思

1、动词,仔细看,如:

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苏轼《石钟山记》

2、动词,观察,如: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3、动词,示范,如: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4、动词,观赏,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动词,阅读,如:

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名词,景象,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名词,如旧观,外观,比较少见。

2. 文言文“观”的意思和例句,出处

“观”: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两句都出自《岳阳楼记》

一般的宫殿:大王见臣列观《廉蔺列传》

极:到极点: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乃:你,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反而,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居:过了,居十日《扁鹊见蔡桓公》

或:有的,有的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有时,有激梗馆妓弋幻龟潍骇璃时候: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备: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3. 观字在文言文中句子里的解释

guān

①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

②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

③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④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⑤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⑥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guàn

①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

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③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4. 《观弈》的翻译

原文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编辑本段翻译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 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5. 陆卢峰市观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明有陆公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

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证其是。

公曰:“向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译文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邸府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把砚台买回来。

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

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

6. 文言文解释

用我仅存的一点语文知识和记忆力,帮你把他们解决掉。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出自《爱莲说》周敦颐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出自《劝学》荀子

利用船只外出的人,(也许)并不会游泳,但可以横渡江河。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前辈道德、声望高

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出自《过秦论》贾谊

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和一个箭头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困敝不堪了。

⑤追亡逐匕,伏尸百万——《过秦论》贾谊

追赶逃兵败将,倒下的尸体上百万。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过秦论》贾谊

倘使让山东六国与陈涉比量一下长短,比比大小。

⑦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集序》王羲之

引来清流做成漂流酒杯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之旁

⑧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我)端起酒壶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木露出笑颜。

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姑且顺应自然的造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就这样)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犹豫彷徨的呢?

⑩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使我听到的人

⑾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

7. 观奕 古文 翻译

原文

予观奕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奕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奕之优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奕者之不若己。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过错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错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过失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错,自己检查自己的过错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启示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到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