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屠户的性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1. 文言文狼,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

一、要分析,首先就要知道古人通常的观点。

1、因为古代生产环境不如现代,加之古代时狼的数量也比现代多,所以古人对狼的态度主要——恨。不会如我们现代要考虑动物保护法,要考虑它们也是生物,更不会赞赏它们为了生存所进化出来的一定的智慧。

2、对于屠夫,古人通常都是鄙视的。认为他们不从事农业,不学习文化,杀生谋利,所以鄙视。

二、作品中狼的形象依据古人固有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如“狼一”的垂涎,示刃则却,及走又从,进而罹之。写出了狼的贪婪。“狼二”中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后。写出了狼的狡诈。“狼三”中狼自苫中探爪入,写出了狼的凶残。

三、作品中屠的形象与古人通常的观点有所变化。这是为了衬托作者对狼的观点而进行的必要变化。“狼一”中的屠夫,既无勇,也无谋。只是捡了个便宜。“狼二”中“屠惧,投以骨”“屠大窘”可以看出屠夫有惧意,但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也可看出屠夫被逼到一定的程度,还是多少有点匹夫之勇。“狼三”中则真正看到了屠夫的勇和谋。“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狼不甚动,方缚以带”都可看出屠夫的勇和谋。

四、三则最后的“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虽然有一定的赞赏之意,但同样表现出了古人对屠夫的一种蔑视。

呵呵,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 蒲松龄狼“屠暴起”说明屠户怎样的性格

养精而蓄势以待发,表现屠夫能够把握时机,聪明冷静。但从全文来看,作者最主要的意思不是表现屠夫的机智,勇敢,而是表明凶恶狡猾之徒,纵使机关算尽,最终也只会落得杀身的下场。

全文解释如下: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 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 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 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 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急很怕, 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 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向前, 瞪眼朝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 只有 *** 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也把狼杀死。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 文言文 狼 中屠夫的聪明表现在哪里

讲的是一个屠夫凭借智慧和勇敢战胜两只狼的故事。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刻画了狼的贪婪、猖狂和狡猾,尤其对狼的行动、神态的描写,如“一狼径去”,另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等,更是传神地揭示了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在刻画屠夫这一人物上,也颇见作者的匠心。

“屠惧”,表现了屠夫的怯弱、畏缩;“屠大窘”、“暴起”、“断其股”等,寥寥数语写出了屠夫由不得已到拼死自卫的心理过程。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