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的现代意义
永结秦晋之好在现代指夫妻两人和和美美,恩爱永不变心,一起白头偕老的意思。“秦晋之好”来源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秦国和晋国用联姻来维护和平,这种联姻一开始的目的是结为政治合作伙伴,带有浓厚的利益色彩,不过后来这种说法慢慢被抹去,后世将两个家族之间的美好联姻也称做“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的由来
秦国和晋国是两个相邻的大国,秦国地处今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地区,在戎狄中发展壮大。因秦人在和戎狄的交往中融合了戎狄的习俗,因而受到华夏诸国的歧视,被称之为“秦戎”、“狄秦”等。但经过不懈努力,秦国势力比较强大,而当时的晋国已经是中原的强国。
秦穆公为了实现霸业,主动与晋国结好。晋献公于公元前654年将其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秦晋之好”的开端。
秦晋之喜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喜的意思:泛指两家联姻。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
秦晋之好出自元·乔孟符《玉箫女》第三折。《玉箫女》,全名《玉籍女两世姻缘》,元乔吉撰,杂剧。剧据唐范搪《云溪友议·玉箫化》演绎而成。成都书生韦皋游学至洛阳,与名妓韩玉箫相爱,韩母逼韦皋进京应举,约定不出三年,便来迎娶。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后来秦穆公为求将来与中原友好,与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梁国和翟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晋之好的秦晋是什么意思
"秦晋之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秦国和晋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重要的诸侯国,两国之间保持着较为友好的互动和交往。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两个国家或团体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之间的友好亲近。
百年秦晋什么意思
意思是双方和睦相处永结秦晋之好,跟百年好合是相近的意思。
这个词语原指春秋时秦、晋两国世通婚姻,后泛称任何两姓之联姻。亦指双方和睦相处永结秦晋之好。出自于明代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薤露》矧某,辱附秦晋,而先大人同为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