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商周时期,漯河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时,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

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

1927年,国民 *** 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

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侵占。

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

1947年12月19日,由人民 *** 第三野战军陈赓兵团四纵队攻占。

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 *** 。

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

1986年1月,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

扩展资料: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

地理坐标为东径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

总地势西高东低,有少量黄土岗分布,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

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平均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