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世间万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同,面对当今日益复杂的“语文教学”,丁卫军老师极力倡导“简约”,主张剔除语文教学中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主张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通过聚焦、选择、整合来提升课堂的内在品质。

“简”是外在呈现,“约”为思想内核,其指向的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师生未来的生命成长。

课堂是师生构建生命场的主阵地,这个主阵地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如何。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是基于怎样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基于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原则,这里不仅暗含着对教师读懂、读透文本的考验,更有对面对学生设计文本教学的考验。因此,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语文教师打开课堂大门的钥匙,是一个语文教师终生的必修课。“简约语文”的课堂就是从文本解读入手,根据提炼的文本核心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重新构建课堂。

在构建的体系中,其课堂教学集中关注以下几点:

1.问题与活动。教师在文本细读中,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文本体式规定的话语系统,再结合学情特征,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的主题。在目标与达成之间,重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如《背影》,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全文不足1500字,但历来却是众多名师研读的经典之作。丁老师以其个性化的简约思想,独辟蹊径,带领学生从情感体验入手,直达“背影”的细节处,设置精读、比读、资料助读等活动,在学生对言语的品析中自然而然地再现父子之间的真情。

2.表达与倾听。表达和倾听是让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有效或者高效的两翼。表达,就是通过课堂的说和写,多角度、多层次地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师生的有效倾听很重要,卡耐基训练系统有一句名言,一双会听的耳朵胜过十张会说的嘴巴。在倾听中发现质疑,形成辩论,启智生成,从而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如《天净沙·秋思》,直接借助经验重构和情镜还原对文本内容进行陌生化解读,唤醒学生的身体体验和生活经验,把文字转换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而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引领学生从隐蔽的语言叙述中发现意象的空间秩序和情感表现机理,整个教学就是学生的专注性倾听和表达中,层层推进,直到抵达一个“秋思”的审美世界。

3.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助推器,教师要具有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偏颇的认识,要澄明学生模糊的解读,要点拨及时到位,以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要适时追问,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从而,让思考走向深刻。

《乡愁》,教师依托课堂评价,把学生的目光一点一点聚焦到:关注语境,引导学生涵咏重点词句,体悟对作者情感的初识;关注意境,还原情景交融的空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审美境界;关注心境,引导学生模拟余光中口吻写出“刹那间”的心绪,让其不经意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孙绍振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这是启示我们,要带领学生解读到文本的深层密码,对于教师而言,首当潜入文本深处,找到帮助孩子打开密码的钥匙。也正是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博观”,所以才会有课堂教学如此的“约取”,“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它指向的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因此,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统一。

纵观古今中外,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琳琅满目,有基于原理的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有基于技术的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而“简约语文”课堂则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重在教会学生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用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与当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能力培养正相契合,但究其教学方法却极其简单:

1.朗读。朗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最有力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既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又是一种语言能力。简约语文的课堂始终以朗读为桥梁,打通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读去体验、感觉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通过读打开文本的深层密码,通过读对自我原有的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

教学鲁迅的《雪》,师生问好之后,直接进入读课文环节,“小声读”“放声读”,教师深情“范读”,抒情处“轻轻地读”,进入语言时“说读”。读江南的雪,读出柔美,读出淡淡的哀伤;读朔方的雪,读出豪放、读懂作者。纯粹地将教学目标聚焦为以读促悟,以读促情,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复活。“朗读”俨然是简约语文课堂最简洁、最有力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朗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简单而恒远。

2.聚焦。在选择、整合的基础上“聚焦”是简约课堂的核心策略。“乱花渐欲”会“迷人眼”,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找一个最恰好的点,串起文本所有的面,然后,师生顺着这“点”向文本纵深处凿明、凿透。这样的聚焦,让课堂思路与课堂走向更加明晰,让教学设计眉清目秀,泾渭分明。

《雪》就是以“感知意象、体悟情感”为聚焦点,由男方到北方,分别品出不同的深意;《在阿加西斯教授实验室》,则聚焦“语用”,彰显语文的学科特质,让语用训练扎实有效;《山坡羊潼关怀古》选择聚焦“诗境”,深得诗歌教学之道,简而丰,约而实……

在有力的聚焦之下,学生的课堂印象专一而深刻,对文本的领悟独到而个性。

用简简单单的方法,抵达厚厚实实的文本深处,这中间呈现的是学生灵动的思维,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感受到学生绽放的思维火花。

简约语文“立足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以精心提炼的有用、精要、好懂的语文知识要点作为支架,充分挖掘、合理协调、科学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落实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建构的是实在灵动、素朴本真、高效丰美的语文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约语文”的外在特征可以概述为:“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洁”、“教学过程简化”、“教学语言简练”等;对“简约语文课堂”提出了设计的策略是“聚焦:守正语文的核心素养”、“选择:取舍之间的智慧斟酌”、“整合:彰显文本教学的核心价值”;更为可贵的是总结提出了“简约语文课堂”的基本范式,“菜单式”教学、“板块式”教学、“主问题式”教学与“线式”教学,诸如此类,这样的探索让语文外衣更本真、更朴素,让语文的教学更纯粹、更有方向。

简约语文“究百家语文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言”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教学观,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越来越个性化,思维的发展越来越理性化,认知的维度越来越宽泛化,师生也必将在课堂上不断开辟出新路径,从而走向语文教学的新境界,简约。本真。理性。生命成长可期,思想发展可待。

而真正好的语文教学,必然要回归简约,回归本真,回归理性,回归到语文学习的规律,也唯有如此,成长才可以接受“生命与思想”的检阅。

推荐阅读: 《简约语文公开课》    丁卫军 著

每一次书写,思维的霎那切入太重要,霎那思维若受了限,别的通道也就不再降临了。

于是,只有将就。

那就姑且再放一放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