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日本,为什么人想吃肉就得偷偷摸摸的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5

1872年2月18日,一群身穿白衣的日本僧人强闯东京皇居,意图要求明治天皇收回解禁肉食的决定。闯宫自然失败,四人当场被射杀,一人重伤,五人被擒。

一个月前,明治天皇颁布了《肉食解禁令》,将牛肉、羊肉纳入日本人的日常餐食。而在更早时为天皇祝寿的外交宴上,已出现马德拉酒烤牛肉、小牛肉佐胡椒酒醋酱、烤羊腿等菜品。

在这群请愿的僧人看来,天皇“立于万民之上,祭拜稻米,禁止肉食”,定是迫于外国势力才解禁肉食,这将造成身份、阶级混乱,神明丧失居所,乃至亡国灭种。

僧人为何会这么想?因为在他们看来,白米饭是神圣的,肉类却是不洁的,所以坚决不能吃肉。

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颁布《杀生禁断令》,类似禁令在此后数个世纪中络绎不绝。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禁令的执行并不严格,普通人还可以吃野鸟、野兽。

17世纪,德川幕府时代为保护畜力,才真正禁食家养禽畜。同时,随着人口增殖,森林、荒野等逐渐被开辟为田地,野生动物也越来越罕见,禁食肉类才成为普遍习惯。

到17世纪末,吃肉在整个日本社会已成一大禁忌。吃肉的唯一正当理由是治病,病人捏着鼻子吃完肉后要向神佛致歉,迫不得已在家煮肉时要将佛坛的窗眼糊住。

无论17世纪访问日本的传教士,还是19世纪来访的西洋商人、军人,都抱怨在日本买不到肉、奶、面包,只能从中国上海转运。

随着日本“睁眼看世界”,日本人极不健康的传统饮食结构很快引起启蒙思想家的注意。最早也是最强烈主张吃肉的是头像被印在一万日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

作为幕末兰学家(专门研究经荷兰人传入的西洋学术),福泽谕吉很早就效仿荷兰人,在上不得台面的野店里大吃特吃又腥又硬的病死的耕牛肉。明治维新后,他在自己主编的《时事新报》上连篇累牍地推广肉食。他认为,欧美人吃的兽肉利于滋补,日本人却只吃养分较低的草根、菜叶,所以身心都是脆弱、贫乏的,在国际竞争中难免居于弱势。他甚至提出废水田、强畜牧。

尽管明治天皇亲自推广、福泽谕吉等人大肆鼓吹,但对早将吃肉视为禁忌的日本人而言,吃肉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得知天皇带头吃肉时,整个社会受到极大冲击,因而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1881年,《武士的女儿》的作者杉木钺子在书中写她家第一次吃肉的场景:八岁时,她有天从学校回来,发现家中女眷将著和纸糊在佛堂的门窗上。祖母告诉她:“你父亲说要在家里吃牛肉哟,洋医生说吃肉可以强身健体,也能让你像外国小孩那样强健且聪明。但吃肉前要把窗户糊上。”祖母叹了口气,表示世界转变如此巨大,连这样奇怪的事都在自家发生,最后未出席当天的用餐。杉木用餐时跟姐姐悄悄地讨论肉的美味,却无法向外人提起这话题。

肉食禁令虽然解除,牛肉一跃成为代表文明、健康、现代的食材,但日本人的基本饮食结构并无多大变化。答案很简单:虽然都说吃肉好,可当时日本的畜牧业刚起步,供给有限,大多数人还是吃不起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