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绩一般的学生在以后更容易成功?|杜鲁门效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现在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原来成绩拔尖的学生,毕业出校后可能只是公司里面的996螺丝钉,或者就是一个很平凡工作,内卷又迷茫。而曾经学习成绩一般的人,有的创业做了老板,有的成为企业高管,生活美满,事业有成。

这个现象就是心理学上面的“ 杜鲁门效应 ”。

这是指静态的测量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出动态的反应,这种预测缺陷称为杜鲁门效应(Harry Truman effect),因为杜鲁门一生并不怎么杰出,却能在罗斯福总统死后一跃称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这令许多人跌破眼镜。

其实,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我们本科毕业时,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都会考虑考研或者公务员,但往往上岸的人他们不是年级前五的同学,而是成绩排在中上游或者就是中游的学生。

我们可能会疑惑,成绩好的同学,他们考研或考公会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智商”可能要比普通同学要高一点。

那现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认,成绩很好的同学有成功的,但大部分却是后者。从我身边同学来看,年级前十的同学毕业有考研的,也有考公的,但最后,没有一个人成功上岸。相反,成绩中游的同学却考上了他们想去的地方。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了。成绩很好的同学,潜意识里会有“光环效应”,会爱惜自己的羽毛,每一次考试比赛都想去争夺第一。

为了达成目的,获得名次去努力,远远超过了努力带给他真正的意义和收获。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行政办老师需要同学去帮忙做事,这可以加分,而加分又与综测成绩挂钩。很多同学争着抢着去做,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加分,永远都会跑在最前端。

我们经常在网上可以看见这样的话题,“清华学生有多卷?”

网评有道:“5千字的小论文,最终写了五万字”,甚至还有同学建议老师把期末试题出难一点,目的是拉开同学之间的差距。

我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坏,但我知道这放在国外学校你一定是不合格的学生。因为你没有认真审题,明明是五千字的论文,你却写了五万字,长篇大论没有抓住核心重点。

对于成绩名誉的过分追求,短期之内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点成就,但越到后面,后劲就会不足。因为知识在一点点消耗殆尽,却没有新鲜源泉注入。

而成绩一般的同学,没有啥名誉上的追求,他们可以有更多自我思考的时间,去积累创新。也许短期之内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后面可以出现丰硕的时间成本带来的价值。

那究竟是什么东西让我们普通人能成功完成逆袭呢?

找准自己的优势。

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能积极应对来自真实世界的挑战。毕业是一个分水岭,曾经成绩好的人未必在以后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他们原来什么东西都在不加思考去争取,反而迷失了自我,不知道如何找准自己的优势。

拥有积极心态。

成绩好的人,心理压力也非常大。他们有来自家长老师朋友的期望,无形当中也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就激励自己必须更加努力去维持自己现在的状态。一旦失利,还可能出现自暴自弃。

对于普通人来说,考试比赛没有取到好的成绩,这样的结果不太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打击。心态会更加积极去面对困难与挑战,因此,这就对后面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内心安定,步履轻快,我想,这是大部分普通人最平凡的写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