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如果有机会体验另外一种人生,我们是否有勇气放弃现在的生活?电影《布鲁克林》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求学或谋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孤单艰难的时光。有时候可能会后悔当初想看外面世界的决定,但每一段人生旅途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有自己是不是全情投入,用心,努力。

《布鲁克林》根据爱尔兰著名小说家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约翰·克劳利导演。电影背景设置在上世纪50年代,整个基调温柔沉静,充满怀旧气息。特别喜欢电影中的服装,运用了许多代表爱尔兰的绿色。

艾丽丝出生在爱尔兰的一个小镇,一次偶然的机会神父这里有个去纽约工作的机会,在姐姐的鼓励下,她只身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邮轮,信心满满地开启了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然而,一路旅途的颠簸,面对陌生国度的困境,让她的出行并不顺利。面对陌生国度的不确定,还要应对新工作带来的沮丧,艾丽丝的内心充满乡愁。神父对艾丽丝说:“我只能说,都会过去的。思乡病和大部分病一样,让你难受不已,然后再传染给其他人。”

神父资助她去夜校学习会计,艾丽丝非常努力,并且结识了意大利小伙子托尼。托尼为人正直,善良,幽默,还非常爱她,跟托尼在一起后艾丽丝走出了闭塞的生活圈,他们一起看电影,跳舞,去海边,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艾丽丝工作上也表现出色,还拿到了会计证书。在异乡生活的陌生感渐渐淡化,她也慢慢找到了归属感。

不过一切并非一帆风顺,爱尔兰的家中传来了姐姐去世的噩耗。艾丽丝不得不回家照顾母亲。回国前夕,在托尼的要求下,他们领了结婚证。从都市回来的艾丽丝在家乡突然成了焦点人物。优雅,时髦,还考到美国的会计证让她顺利接替了姐姐原来很好的工作职位。小镇优美的生活环境,熟悉和亲切的人,还有富二代的追求,让她在这里生活十分安逸。她甚至有些不想回纽约,在接到托尼的信时逃避得不想打开。然而面包店里老太太的八卦让她认清在自己的家乡一举一动都会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艾莉丝在他乡与故乡的选择中完成了自我认同和成长。让我想起前阵子看《三十而立》里的王漫妮从小镇逃回上海,也许看过了大都市的精彩,很难再回得去。不仅因为人与人之间可以保持的界限感让人感觉更自由,还因为未来的无限可能。当艾莉丝在回来的船上,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那个如同她当年一样忐忑不安的爱尔兰女孩:“刚开始你会很难过,但是别怕,这一切会过去。有一天太阳会重新升起来,你或许都未曾注意到,你会开始挂念一个和你毫无联系的人,你会知道,这就是你的安生之地。”她明白自己已经找到未来。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离开父母和熟悉环境的不适。即便没有背井离乡,也可能要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如果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没有在漆黑的深夜里哭过,没有在一次次纠结中选择过,人大概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未来的无限潜能。在艰难时刻竭尽全力往前再走一步也许就会得到那份来自命运的馈赠。因为经过锤炼人才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好好努力,让自己的下一站更精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