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元认知”,普通人也可以改变的行动钥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复旦哲学导师陈果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想跟闪闪发光的人成为朋友,那么首先你自己也要成为闪闪发光的人;如果你想跟真诚的人做朋友,那么首先你也要成为一个真诚的人。"

的确如此,《认知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周岭,从36岁开始觉醒、觉知,逐渐从一个普通人走上了自我改变之旅。书中的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帮助同样普通的你走出焦虑、迷茫,踏上成长改变之旅。接下来我将从焦虑产生的根源,克服焦虑的“元认知”能力以及刻意练习三大板块为你开启行动之旅。

1、焦虑产生的根源。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你想要成长,想要改变,苦于找不到方法,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就让你产生了焦虑。

之前有位朋友提出要一天读一本书,一周读完7本书。很想答应她,也很想能够一起成长。然而纵观自己以往的经验,似乎没有这样的记录,却又不愿意措施这样的机会。答应下来,试一试,希望能够靠意志力达到这样的目标。

毫无疑问,只会有两种结果。第一,试一试,就是给自己已经想好了退路,完成不了,而不是一定去做;第二,靠自己的意志力完成书中的核心知识点,然而,看完就忘,找不到对自己触动的点,读过了就跟没读一样。

2、克服焦虑的“元认知”能力。书中作者第一次提出了“元认知”这个概念。因为长期的反思日记,看到了人类的终极能力“元认知”能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经公司的领导这样教导下属,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脑子里面像放电影一样,回顾一下当天的事情,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需要改进?经常这样做,就能让你的工作能力精进一点。

不以为意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反思背后的力量。当然,每天的事情像放电影一样,就是在陈述事情的本身;哪些做的好?哪些做得不好?这是已经到了分析思考层面,要想启动“元认知”,还需要改进,是的,进行自我审视,只是第一步,目的就是改进,拥有可操作、可执行的行动力。

3、刻意练习。公司的领导,要求下属的是每天晚上,也就是大量的练习,才能让你的工作能力精进。这也正好符合了刻意练习的四大要素。

(1)有定义明确的目标。每个岗位在公司的架构中,都有岗位的基本要求以及职责,这也帮助员工有一个确定的框架。每天的工作就是需要完成的目标,目标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精度也就越高,精力就会越集中,技能也就越精进。

(2)练习时的极度专注。当你提前规划好了,需要改进的行动点,做事情的时候自然能够集中注意力,感知事情发生的微妙变化。

(3)能够有效的反馈。自我反思,也是一个自我反馈的过程。很多事情,你不说,不汇报,别人不一定知道。但是,事情做得怎么样,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最明白的。及时有效的反馈,能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能力与不足,从而确定接下来的目标与方向。

(4)始终在拉伸区练习。工作中的你,也不想每天都面对绞尽脑汁也解决不了的难题;喜欢在舒适区待着的你,如果能够将困难区变成舒适区,恐怕再幸福不过了。

然而,这两个区域之间有一个过度地带,那就是拉伸区,始终拉伸区练习就是让你每天都发现一点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加以练习,慢慢地舒适区变得越来越大,你的工作能力也就得到了改变,更精进。

如果你也想通过自己的感知,让自己觉知,感受改变带来的美好,那就一起行动起来,从记反思日志开始,启动“元认知”能力,找到改变的那把行动钥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