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凌迟、斩首、流放、戴枷示众,最后一张清末大案的主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因为摄影术的普及,让我们有机会在100多年后,得以窥见清朝末年的人间百态。

不知姓名的犯人,得以留下难得一见的 历史 镜头。

邓海山,清朝最后一个刽子手,就职于湖南省长沙县,一直活到1925年。

他一生杀人无数,经手斩杀的罪犯,约有两百多人。

据传,无论是官府还是犯人,都希望让邓海山砍头。

其中缘由,是因为他砍头非常有技巧,从来都是手起刀落,没有失误过。

故而名声在外,得以留下 历史 瞬间。

即将被凌迟处死的妇女。

凌迟处死是死刑之中的极刑,被用于十恶不赦大罪。

这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将身体和四肢进行切割、分离。明朝宦官刘瑾就被处以割掉身上3357刀肉才能丧命的凌迟之刑。

一般情况下,谋逆大罪和伦常大罪会被处以凌迟。

谋逆大罪很好理解,篡夺皇位,背叛国家。

伦常大罪呢?

子女谋害父母、弟幼谋害兄长,妻子谋害丈夫、奴仆谋害主人。

古代讲究三纲五常,位卑者杀害尊者就要被处以凌迟极刑。

照片中的这位女性,很可能犯了杀夫之罪,才遭到如此酷刑。

即将被流放的罪犯。

流放是古代常见的刑罚,《水浒传》中就写过林冲、武松、宋江被刺配的故事。

照片中的这位犯人,戴着枷锁,眉头紧皱,想必是有不好的预感。

要知道,封建 社会 交通条件极差,流放千里,比之今天的野外求生要恶劣千倍百倍。

除了凭两条腿走路,路上生了病全得靠犯人自己硬扛。运气不好的,遇到凶残的差役走到半路就被结果了性命。

因此说,流放发配的犯人几乎很少有回来的可能,虽不是死刑,也八九不离十了。

北京菜市口,即将被行刑的犯人。

菜市口是北京专门行刑的地方。这里南来北往,人群聚集,在通讯并不发达的旧 社会 能够起到很好的震慑宣传作用。

从照片上人物的着装上来看,应该属于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又称秋决,是封建 社会 的基本行刑制度。绝大部分死刑都会在春天进行审判定罪,秋天进行问斩。

照片中围观百姓麻木的表情让人恐惧,封建 社会 最不值钱的恐怕就是人命了。

戴枷示众。

一般用于小偷小摸的罪行。

从照片中受罚人和背后跪着人的着装上来看,应该是穷苦人家忍不了饥饿偷了地主家的钱粮,被衙役抓住后,绑在十字架上。

这种刑罚,一般让这些受罚者跪上三天三夜,中途不允许吃饭喝水上厕所,以求起到震慑的作用。

同样应该是因为小偷小摸的罪行被判处下跪示众的处罚,但是这位犯人仿佛官府里有人,行刑时被打了折扣。

穿戴还算整齐,膝盖下也垫了层棉絮,从而减轻疼痛。

戴枷的罪犯,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呆在一旁等待处理。

枷锁是古代的最基本刑具,根据所犯罪行不同量身定制不同重量的枷锁。

枷锁在古代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手铐,目的是为了防止犯人逃脱。

加强版枷锁。

每名犯人身上除了佩戴重枷以外,身上还锁着铁链,这种情况一般是团伙作案。

杜朱衣,贫农,放鸭为生。

古田教案被官府缉拿的主犯之一,照片上的他被关在笼子里。

1895年,福建古田人氏刘祥兴以抗税为口号谋划起义,遭到当地英美传教士举报。

于是,刘祥兴等人决定提前行动,首先攻击告密的英美传教士。

300余名起义军火烧教堂,杀害传教士11人。

事件发生后,引起英美震怒,光绪皇帝下旨由中美英调查团严查。

最终杜朱衣等参与起义的农民均被斩首,而被起义军杀害的英美传教士得以厚葬。

13年以后,光绪皇帝被慈禧毒死。

17年以后,清朝灭亡。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