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关系产生的边际效应及心理学理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9

何谓 「秘密关系」

所谓秘密关系,可能是指一段关系中的秘密,也可能是指一段不为他人所知的秘密关系。

例如高层主管与他的私人助理发生外遇,在公司所有人面前,两人的关系纯粹只有工作,但私底下却发生性关系,且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对此事一无所知。在此情况中,公司同事不是因为没注意才不知道,而是因为当事人刻意对众人隐瞒这段关系。如果两人的关系公诸于世,对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会造成伤害,也可能得罪他人。

同样地,竞争公司之间的员工也可能有秘密关系。基于友谊,他们可能会与彼此分享各自公司内部的事情。当然,因为双方公司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故双方便会选择隐瞒彼此的友谊关系。

一段秘密关系也可能是 「单向」的,例如暗恋某人。这类关系包括一个人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单纯的迷恋或情感(例如对电影明星,对有互动过或一起工作的同事),但也可能包括不怀好意的纠缠关系。

秘密关系最强烈的指标,莫过于一方或双方选择说谎来保护这段关系的存在。「当一段秘密关系的其中一方或双方,选择将此关系本身或涉及的秘密讯息只有当事人知道,而不让他人知晓,此即秘密关系。」

一段关系中的秘密种类及影响范围,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心理学领域,而且此一专业领域还有许多地方尚待发掘。但目前很清楚的是,从研究结果来看,秘密的确会提升吸引力。简单来说,在秘密关系中所牵涉到的人往往会放大感觉、甚至受到不成比例的吸引。

上述说法可由一项研究结果证明。在该研究实验中,有两组人同时持续密切观察一名异性。一组受测者被告知不需秘密观察,因为被观察者已经知道此一事情;另一组人则被告知需要秘密观察,因为被观察者对此并不知情。研究结果显示,比起非秘密观察组,被观察者在秘密观察组的人眼中较有吸引力。

此一现象也发生在真实生活中的执法监视行动中。在澳洲有一项针对犯罪组织集团的调查,怀疑该集团进口古柯碱、 *** 和伪麻黄素。由于该犯罪集团行动都非常小心,对其监控行动长达一年以上。

在调查期间,秘密监控行动包含合法监听对话及电话内容、跟监、拍照及对主要嫌犯行动进行录影蒐证。在二十四小时跟监的情况下,这种有效监控无异于窥探著嫌犯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在这场特定行动中,其中一名探员对犯罪集团其中一名成员产生着迷、受到吸引,最后该探员甚至与嫌犯发生肉体关系。这显然是极度不合宜且危险的行为,但也说明一段秘密关系产生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秘密关系所产生的吸引力并不限于肉体,也可能是情感或心理。守密者通常会跟自己 「喜欢」的对象分享秘密。我们可以利用秘密关系的本质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让他人 「喜欢」我们。这些策略在约会、婚姻、工作上,以及引导对方说出隐藏讯息时都特别管用。

举例来说,某人想知道竞争对手公司的内部消息,当此人找机会接近对方公司的员工时,在两人对话的过程中,他故意放出假消息,说: 「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我们公司的生意掉了百分之三十四,公司里大家都不谈这件事,但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我想我们公司迟早会有麻烦。我只告诉你,你千万别告诉其他人。

我想你们公司状况应该还不错吧?」如果对方回答出类似的 「内部」消息,则两人之间就形成了秘密关系—一旦有人问起,任何一方都不会承认。

研究显示,讯息的内容与本质会造成的影响有限;秘密共享的行为所增加的亲密感远超过秘密本身的内容。丹尼尔.温格博士曾针对秘密关系进行研究,结论是秘密关系会发展出最佳吸引力,他表示: 「秘密显然会形成一种具有力度的社会连结感,是个人吸引力的基础,也是与伴侣建立关系的开始。」很显然,秘密关系会让陌生人之间建立起亲密感,如果没有秘密的存在,陌生人间的关系就不会更深入。然而,秘密关系也可能导致痴迷。

间接引导的技巧

利用喜爱度、情感连结与心理镜映当守密者心中的 「那个人」

我们已经知道,间谍或密探所使用的核心技巧都可以直接转用于许多场合,为他人带来利益与保护。

但我们不像间谍,没办法对守密者注射吐实药(例如硫喷妥钠或异戊巴比妥)来 「解放」他们的舌头——但我们可以利用对话技巧与 「引导牵线」来鼓励对方,使其愿意且自愿分享正确讯息。

所幸,人性与秘密的某些本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举例来说,当一个人有秘密,很自然会有冲动想要与别人分享。分享讯息是人类的天性。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会把秘密告诉至少一个人,而且通常不只一个人会知道。

很少有人会将秘密独自放在心底,这一点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获得证实。不愿与他人分享的情况更是罕见。一项研究指出,在百分之八十七到百分之九十六的案例中,人们都会选择与他人分享情绪,而不会绝口不提。

人类天生就有分享的冲动,希望能借由 「卸载」讯息寻求他人观点并获得心理解脱,这表示有秘密的人很难独自承受。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守密者至少
会对一个人透露秘密。

如果我们想要获取情报,必须先创造一种能让他人愿意分享的环境与关系——我们要当守密者心中的 「那个人」。

哄诱而非强迫

我们不可能透过行动或言语上的强迫来变成守密者心中的 「那个人」。你不可能直接走进生意竞争对手的公司里,毫无困难取得该公司对于某项目的敏感价格,或者要求要看他们客户名单,更别提想在公司里成功的要求资深主管告知公司的裁员计画。这些做法注定会失败。

同样地,医生、心理师和咨商师也很难从客户身上直接取得最详尽的细节。就算是在专业环境中,有信任关系,也确定会为对方保密,但想要从他人身上获取讯息,还是必须采取哄诱的方式。

如果你与专业人士交涉,却觉得对方提出的问题过于仔细、超出必要范围,更重要的是,你不 「喜欢」对方,那即便对方是专家,你还会愿意跟他分享细节吗?还是你会因此更加警戒?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会感觉不舒服,即便当下的环境相当安全,你所说的讯息内容都受到法律保护、绝对处于保密状态,守密者还是会选择拒绝多说。为什么?因为专家不是 「那个人」,所以守密者会抗拒将秘密全盘托出。

喜爱度

人们通常会跟自己 「喜欢」的人分享私密讯息。守密者越喜欢你,你就越有可能变成守密者心中的 「那个人」;如果守密者不喜欢你,不管你的 「饵」抛得再好,他们还是不会告诉你任何事。

即便只是短暂碰面,人们还是能迅速判断对方给自己的感觉。正因如此,我们必须确保给守密者的第一印象以及最后印象是正面的,也就是你们两人都愿意和彼此分享讯息,对彼此互动的感觉是正面的。一开始就已经在特定的时间点为这段关系建立起沟通平台,也会让后续沟通更加坦承、开放。

大部分人对于要如何让他人喜欢,以及表现友善的反应都很自然,也能将这些感觉在必要时化为吸引他人的人际关系技巧。我们从小就清楚这一点,小孩尤其熟悉此门道,特别是当他们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时,瞬间就能从恶魔变天使,从魔鬼变洋娃娃,从调皮捣蛋变乖巧温驯。

随着年龄增长,这类技巧也随之发展,长大成人之后的我们便能在需要时,化身成为能让对方喜欢的人,即便只是短时间也行。就算是开罚单的员警和讨债者,只要他们愿意使用这些技巧,也能够在不引起别人反感的状况下达到目的。

情感连结

利用本能当一个让守密者喜欢的人,这是你与他之间友好的互动开始。然而,除了要让守密者喜欢你之外,要让别人愿意和你分享讯息的最快方法就是建立情感连结。

情感连结可以建立在两人的共同兴趣、共通点或相近的幽默感之上。若两人经历过相同事情,更能迅速建立连结——因为心境类似。举例来说,守密者与守密对象都排队排很久了,当守密对象说出自己当下的无奈,并且以此揶揄,如果守密者也笑了,表示两人有机会建立情感连结。即使玩笑失败,守密者在心理上还是会认同两人有一样的感觉。

人们对于跟自己有相同感觉的人会建立起较好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与守密者相同的情绪便能展现出相似性,创造微妙的心理联盟。

在守密者的心中认为,守密对象与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理解相似,这就创造了情感连结,虽然不强,但两人之间至少有共通的感觉,这就是好的开始。如果是刻意做到这一点,就称之为 「心理镜映」。

心理镜映

心理镜映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 「人们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倾向于跟自己有类似特质的人分享讯息,例如年龄、价值观、信念及文化等方面。

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喜欢或无法跟自己不同的人交流,只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与跟自己有共通点的人交流会更自在。这种人性特征并不仅限于主要的人格特质。

例如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因为其中一方说出自己所属的教会、运动俱乐部或政治倾向而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但如果其中一方一直强调两人之间的差异性,而不将重点摆在相似性,那么沟通起来就会有困难,甚至降低自然说出讯息的可能性。

有一项研究甚至显示出,若是信封上寄件人的姓名跟收件人很相近,收到回复的机率也较高。这项研究是利用与收件人姓名类似的寄件人名字寄出问卷(要求收件人回复)。

举例来说,一分寄给乔安.瑞德的问卷,寄件人的名字就会设定为乔翰.瑞迪。研究结果显示,当收件人姓名与寄件人有类似之处,回复率会从百分之三十提高为百分之五十六。关键在于这个数字的增加是在没有任何人际沟通为前提,只有写在信封上的相似名字。当我们将心理镜映的技巧用在他人身上,效果会更显著!

在肢体语言的领域中,有大量的证据显示 「身体镜映」他人的动作有助于提升人际沟通效果。最近的研究显示,行为镜映会增加谈判时的信任度,致使 「被镜映」的对象准备好对与和他有类似动作的人说出更多细节。还有一项研究显示,镜映能将销售额从百分之十二点五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七!

心理镜映是以肢体语言镜映的概念为基础而进一步发展,利用心理上的偏好来取悦跟我们有相似性的人。透过表现出与守密者相同的情绪,以建立情感连结。

跟肢体语言不同的是,心理镜映不单是寻求身体动作的相似,更是与守密者心理状态的 「镜映」。

心理镜映是刻意展现出与守密者在同一时间点有相同的情绪。对于两个陌生人而言,这是迅速建立情感关系最有效的方式,进而自由且迅速说出讯息。在所有的引导情形中,最重要就是透过语言及行动清楚表现出我们理解守密者的想法,并且在同样情况下与他有相同的感觉。不管情况为何,无论是高兴、伤心、兴奋或感到有趣,我们都要在与对方相处时,跟他的感觉同步,并且表现出理解他当下的感受。

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跟守密者使用类似或相同的文字及表达方式。例如,如果守密者说: 「今天好热啊!」你就可以回答: 「真的,你说的没错,真热。」而不要说: 「对啊,今天湿气好重。」当你使用不同的表达(湿气),守密者要不就会认为你对同样情况有不同的解读,要不就觉得你是故意炫词,凸显自己更胜一筹——不管守密者如何解读,都无助于拉近你与他之间的距离。

重复守密者在对话中所使用的文字或表达方式,能强化你与他之间的相似性。回想过去的经验,你应该曾经与一群陌生人在一起,当下基于某种原因,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情绪感受。例如你已经在机场候机室里、抛锚的巴士旁或改降其他城市的班机上等待数小时;也或许你在餐厅里,隔壁桌的客人跟你一样等上菜等很久。如果一个陌生人跟你有相同遭遇,并且对你释出善意,例如在候机室时,对方借你一本杂志打发时间,或是借你手机跟亲友联系,告知班机最新的抵达时间,而且那位陌生人表现出有同感(表现出他们对于眼前的情况跟你有相同感受),如果几天后再碰面,你们还会是陌生人吗?我想如果你们二度相遇,应该至少会点头微笑,或至少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有一丝的友好气氛(尽管非常微弱)。你喜欢对方是因为对方友好的动作,加上情感连结,因为两人在相同时间对相同事情有相同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感觉心理上有相似性,对于一件事情有相同立场。就连瘾君子也能透过工作时间站在办公室外抽菸而自成一群,形成一种情感连结,甚至互相吐露情报。奇怪的是,就连有些交情甚笃的旧识也需要靠这类情境来维系他们为建立团队的活动提供类似经验,目的就是要透过分享经验建立连结。